一份名为“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的评选结果出炉。据悉,这份榜单由相关专家学者提名,由网友投票评定最终座次,一位青春写手主编的青春杂志高登榜首,而由纯文学杂志《收获》则名列第六。
虽然这份榜单不无炒作之嫌,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下青年的阅读面已发生一些变化。该活动的评审之一、上海学者朱大可近日分析认为,评选中,“专家注重的是文学性,而大众注重的是通俗性。”因此,专家提名和网友投票的差别“是标准不一造成的分歧”。他表示,这次票选同时也带有民意调查的意味,“希望更好地倾听大众消费者的意愿”。他认为,这次民调显示出纯文学在公众当中影响力的下降。事实上,他干脆地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纯文学就开始衰退,到今天已经病入膏肓。”
对于青春杂志成为第一名,朱大可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最好的杂志。“依据资讯时代的流行法则,最大众的往往是最速朽的。青少年阅读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基本不阅读平面杂志和图书;第二,只阅读那些更肤浅和更轻松的快餐读物。”
他认为,一方面是主流的纯文学作家集体进入衰退期,导致中国文学的大幅度退化;一方面是青少年读者没有建立起更多元和更有价值的阅读模式。“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它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否则,我们就只能跟旧文学一起死掉。”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