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书市,虽然不断有郭敬明等以灵活的小身段弄出热闹与喧哗,但因为有另外一些思考大问题的作者,这个书市依然能吸引传统读书人的脚步。
关键词一:激荡60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之作汗牛充栋。
最值得推荐的还是新华社原记者、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从发愿写“激荡”,到“跌荡”的完成,前后历时6年。四本书加在一起有100多万字,其实都在问一个问题:国家到底应该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答案找到了吗?书面的标准答案似乎是有了,可是在现实中却远远没有达成共识。你看国有企业对山西煤炭企业的收编,看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的强购,看中央企业在地产领域的疯狂,仍然是无语且无解。
关键词二:政治伦理
这个词王跃文讲得最多——大家都说他写的是官场小说,他却说他关注的是政治伦理。
王跃文今年出版的“政治伦理小说”是《苍黄》,讲的是一个县级领导班子在新千年发生的故事。比起《国画》,《苍黄》应是官场的一幅微缩景观。小说张驰之间,将上访与截访、瞒报矿难、记者受贿、五毛党的生成、控制网络的斗法,乃至黑老大摇身变纳税大户等各种最新发生的事件,一一从容地编织进他的故事,万般世相,在他的笔下无所不有。
至于“官”这个字,王跃文是这样说的:1949年之后“官”这个字本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干部”。“干部”相比“官”字,似乎多了革命和进步意味。“官”字实则有些趋向贬义,尽管字典里没这么定义。民间用语习惯是最靠得住的词典。人们骂不争气的领导,会说他“当官做老爷”,而不会说他“当干部做老爷”。所以,1949年以后至少在前30年,正规场合并不使用“官”字。与“官”字相关的“官场”,词典里的词性色彩就明确了: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贬义,强调其中的虚伪、欺诈、逢迎、倾轧等特点。可最近二三十年,“官”和“官场”这两个贬义词渐成日常用语,此间变化,令人深思。
关键词三:温故知新
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温故》系列在继续出版。这类以“温故”为话题的书虽然频繁推出,但仍然受到欢迎。在这方面,学者雷颐、思公等人的著作值得关注。
新星出版社推出的《革命逸史》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资料。冯自由是孙中山的秘书(有人干脆称其为孙的书童),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同盟会。据说,“三民主义”一词就出自于他的笔下。这本《革命逸史》,是冯自由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潜心搜集资料所著。因为冯自身是同盟会的一员,更亲身经历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的眼界以及掌握的史料,自然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故而,这套《革命逸史》具有非常高的史学价值。
日籍华人陈舜臣,今年在国内连续出版了一系列的作品。陈舜臣是华裔作家,熟知中国历史。因为这种优势,生活在日本的他,利用自己所长开始了历史小说和历史读物的撰写。本年度,国内出版界陆续推出了陈舜臣的《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西域余闻》、《中国历史风云录》等一系列作品。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这位海外学者的风采。[NextPage]
关键词四:金融危机
在历史上,2009年注定是一个让人感怀复杂的年份。这一年,西方各国持续着金融危机。在国内,房价高涨,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瞄准金融危机,出版界推出了大量以此为背景的著作。就质量来看,可以说是泥沙俱下。国内不少粗通经济的三流学者也纷纷推出自己的著作,借经济危机的恐慌热炒自己一把。最终赢得的,不仅是钞票。还有的,是哄笑和鄙夷。
时寒冰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是难得的一部良心之作。
年初上市的《中国怎么办》,用了整个一个章节来阐述“全球性通货膨胀要来了!”揭穿了美元暂时强势的假象:还用了整整一个章节论述“资源为王”的观点,小标题分别是:全球将步入资源为王的时代;储备资源就是储备财富;全球争夺资源;资源贱卖是中国最大的痛;建立技术人才和知识产品资源……回顾2009年的股票、期货市场,资源类股票、期货品种走出的波澜壮阔的涨势,正是对通货膨胀和“资源为王”的最好印证。
本年度的经典经济学书籍,应该推荐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鼻祖弗里德曼。他的《大衰退1929—1933》以及《美国货币史》都值得一读。需要说明的是,《大衰退1929—1933》是《美国货币史》的一章。购书的人应该注意,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出现。
毕竟,我们自己口袋里的钞票是我们自己努力赚来的。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