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广西诗歌的光荣与梦想

2009-12-18 10:35:45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作者: 蒋锦璐

    临近岁末,广西诗坛有种特别的热闹。先是11月20日,广西作协为诗人汤松波的诗集《东方星座》召开研讨会。紧接着,12月10日,来自广西各地的几十位青年诗人云集南宁,参加第三届广西青年诗会。前后不出20天,诗坛新朋旧友频频聚会,给南宁冬日“温吞水”般的天气添了几把诗歌的热柴。赶在会议的空隙,记者约访了两位诗人——刘春和非亚,他俩分别是在中国诗坛上颇有名气的广西诗歌创作群体“扬子鳄”和“自行车”的“领队”。就广西诗歌的现状与广西诗人的创作状态,两位诗人的见解各有精彩,互为补充。有些观点或许只是一家之言,却也引发思考。事实上,看似“寂寞”的诗歌并不真正远离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悠久诗歌历史的国度,诗歌的情结在人们内心深处,是一种必然的存在。

  作为一个集体,广西诗歌在中国诗坛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记者:广西诗歌创作目前呈现出什么样的格局和风貌?

  刘春:如果说前几年,广西诗歌呈现出了“漆”、“自行车”、“扬子鳄”、“相思湖”、“南楼丹霞”等大大小小的创作群体,并引起一些反响,那么这两年,广西诗歌无疑是以个人为单位的,群体的身份隐退了。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知识准备不足的、仅靠本能写作的诗人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天赋的诗人日益显露出耀眼的光芒。比如我与外地诗友见面时,他们会常常对我提到刘频、盘妙彬、非亚、汤松波、许雪萍、黄芳等人的名字。还有作为评论家的荣光启与罗雨,也是时常被人们提到的。

  非亚:我觉得广西目前的诗歌创作总体上比较平稳,这主要表现为有不同的诗歌社团,特点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诗歌写作的人数也比较庞大,比如2008年《广西文学》第二届“广西诗歌双年展”选了90多人的作品,诗歌“切片展”选了68个人的作品,从诗歌写作的规模上讲,应该说是很可观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一直延伸到90年代出生,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些独特而具有活力的诗人。从写作格局上看,南宁、桂林、北流三个地方相对比较突出,写作人数和突出的诗人也比较多,其他地市也有一些不错的诗人;在写作风貌上,几个主要的诗歌群体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比“自行车”的先锋性和立足于生活的写作,“漆”对诗歌多样性的探求,“扬子鳄”对诗歌抒情性品质的表现,“南楼丹霞”对本土地域的挖掘,“相思湖诗群”在学院派风格基础上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独立写作的诗人,都使得广西的诗歌,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开阔、张力和活力。

  记者:如何看待广西诗歌创作与全国的“距离”?

  刘春:总体说来,新世纪10年,广西诗人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几乎所有最有影响的文学刊物都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广西诗人的身影,进入了各种权威选本,获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奖项。作为一个集体形象,广西诗歌在中国诗坛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我记得《诗选刊》主编郁葱在一篇关于广西诗歌的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从编辑《诗神》到编辑《诗选刊》,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或者说毛病,看稿子不大注意作者的名字,也不大注意其所在的地域,所以尽管阅读和编选过大量广西诗人的诗歌作品,去年还曾受当地刊物之约,专门为几位女诗人写过一些点评,但最近看到了广西那么齐整的诗歌和诗人的名字,我还是对广西诗歌创作的繁盛表示惊讶。”著名批评家张清华和李少君,还有著名诗人杨克等人都为广西诗歌写过肯定性的专文。可以想见,随着诗人们的成熟,往后几年,广西诗人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当然,如果我们把标准提高一些,我们也能够看到广西诗歌创作与全国的距离,比如广西还没有出现于坚、西川、欧阳江河这样的具有“一锤定音”性质的诗人;在整体高度上与浙江、山东等冒尖的省份还有一定的距离,能够被国内高层次学术刊物和批评家重视的诗人也不多。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面对并且改善的。

  非亚:这次广西青年诗会,来自《诗刊》的林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觉得广西诗歌的发展,总体上还是和全国同步的;而我个人也有这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探索和风格,基本上在广西都能找到一些对应,先锋的、精神的、抒情的、女性的、口语的、注重语言和形式实验的、强调本土经验的、关注底层的、倾向于姿态更低的,等等,在广西都有体现。应该说,写作的品种上甚至诗歌质量上,广西诗歌丝毫不差;但另一方面,文化底蕴的缺欠,以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相对较少,也是目前广西诗歌的一个现实。

  在解决好生存的前提下写作,才是诗人的存在之道

  记者:广西诗歌的创作生态如何?广西诗人的生存状态如何?[NextPage]

  刘春:广西诗人的创作一直比较平稳。比如盘妙彬,一直表现很好;汤松波近几年也异军突起;更年轻的如罗雨、侯珏、牛依河、费城、李冰、陈前总、小原、肖潇、丘清泉等人都表现很不错。关于诗人的生存状态,广西诗人和全国大部分诗人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印象中,广西大部分诗人的生存状况还算不错,基本上有正式的工作,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非亚:从写作的生态来讲,应该说,广西有比较自由的写作空气,各个社团各个诗人都在按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各自写作,探索的风气总体上比较浓厚,这种自由和探索也是广西诗歌写作的特点之一。目前,广西诗歌界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与官方之间的良性互动,会有利于诗歌写作的深入。至于广西诗人的生存状态,在我看来,在解决好自己生存的前提下写作,才是诗人的存在之道。

  记者:此次青年诗会主题为“广西诗歌的困境与突破”,你怎样看待这个提法。广西诗歌是否存在困境?

  刘春:从小范围说,这个提法关系到诗人自身的素质,也关系到周围的环境,比如本区域内诗歌发表的阵地、评论家的介入、有关部门的扶持等等,都有可能面临困境。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我认为广西诗歌属于中国诗歌的一部分,没有单独的困境,广西诗歌的困境也是中国诗歌的困境,同样,中国诗歌的困境在广西也有突出表现。但这些是大问题,怎么讨论都不会有满意的结果。诗人还不如直面自己,寻找自己学养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不足,直面自己遭遇的困境。从这个角度说,每个诗人遇到的问题既相似又截然不同。一个诗人遭遇的困境及解决方式不见得适合另一个诗人。时下有一本畅销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很遗憾,这话对诗歌写作无效。广西以及中国的诗人想要突破,还是先学习宽容的精神、正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吧!

  非亚:从历史和宏观上看,以1978年新时期为界,广西诗歌有过几次写作上的困境与突破。第一次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在朦胧诗影响下,广西寻根诗歌的突破;第二次是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观念以及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广西诗歌作品现代性的欠缺,这种困境促使广西青年诗歌对现代性的追求;第三次1990年代后期到2002年第一届广西青年诗会,这一时期广西诗歌在经历了相对沉寂后,迎来了众多诗歌民刊创办或恢复的活跃期。从2002年第一届广西青年诗会至今,越来越多的诗歌社团、民刊、网络诗歌论坛、个人诗歌博客,由官方和民间一起合力举办的三届“广西青年诗会”,《广西文学》两次推出的“广西诗歌双年展”以及广西诗人在民间层面操作的两次“广西青年诗歌切片展”,基本上全景式地呈现了广西诗歌的真实面貌。

  对于这个主题,我个人更愿意理解为“广西诗歌写作”的困境,尽管从大的方面去说,诗歌写作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也很重要,但落实到最后,仍然是有关个人诗歌写作的实质性问题,来自于诗人自身写作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在写作上取得突破的问题。

  广西诗人要着眼于各自更长远更广阔的写作目标

  记者:如何看待诗歌流派、诗歌群体的命名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系?

  刘春:曾经有几年,国内“诗歌流派”丛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我看到的大多数是南郭先生,在集体的庇护下撷取了大大小小的名声。在这样的潮流之中,一些创作上毫无建树的诗歌爱好者也频频占山为王,取一个“流派”的名字自任寨主。现在,提“流派”的人似乎少了很多,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其实说到底,写作是个人的事,真正的诗人不需要躲进“流派”和“群体”这个保护伞下,好诗在那儿,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就在那儿,你避不开。就像博尔赫斯或托尔斯泰,你不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他仍然是一座山峰,令后人仰望。

  非亚:诗歌流派和群体的命名往往是一种理想,当然具体探究也代表着一种写作方向,这种命名和个人写作之间的关系具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精神和气质上,它代表着一种写作的态度、方向,趣味和需求,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倾向性;第二个层面具体是写作上的,这个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作者一般会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而不同风格的写作反过来往往会对这一群体、流派的写作构成一种丰富。第三个层面是诗歌交往上的,群体内部的诗人交往可能更加密切和频繁,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和影响。而以我个人的理解,单纯的诗歌流派和群体命名,其实对我个人写作的影响不大,我保持写作上的独立,并警惕风格的趋同。[NextPage]

  记者:广西诗歌群体之间、广西诗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刘春:如果说广西有诗歌群体的话,那么这些“群体”之间的关系也还算不错吧。比如我们“扬子鳄”与北流的“漆”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我们之间常有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把所有写诗的人当朋友,而不是端起一个“一览众山小”的架子。当然也有的群体比较特立独行,较少和别的群体交往。还有的“群体”影响不大,但比较喜欢出风头。这没什么,群体和个人一样,都需要有些性格。同样,诗人之间有关系密切的,也有极少联系的,但总的说来还算和谐。事实上,我不提倡在写作上一团和气,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和有意奚落,即使互相批评得面红耳赤也没什么大不了,真正的诗人不会因为观念不同而彼此结怨。

  非亚:广西几个诗歌群体这么多年来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各自发展的,既有相对紧密的联系,也有相对的疏离,不管这些诗歌群体或者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禀赋,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广西诗歌的面貌。相互尊重,彼此促进,着眼于各自更长远更广阔的写作目标,应该是广西诗歌群体或者个人要做的事情。广西诗人之间,尽管彼此之间诗学观点不同,但总体上大家还是比较团结、也比较包容,即使有争论,大多也是围绕诗歌本身的争论,心态也比较平和。在更具体的层面上,每个社团内部的诗人交往可能会频繁和密切一些,而不同群体、诗人之间,其实也有很多彼此交叉、融合、碰撞的交往,大家在一起并没有太多的门户之分,不管这些诗人的性情如何,写作对于他们,其实永远都是最重要和第一位的。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