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文盲标准跳级 被文盲不能当笑话

2009-12-16 09:45:37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

   

    “不会理财、不懂用电常识、不会看地图、不会用电脑……”符合其中一样就是“文盲”。近日,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一公布,就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照此标准,全国将陡增数以亿计的文盲。

    余秋雨郭敬明沦为新文盲   

    按说余秋雨、郭敬明与“文盲”风牛马不相及。余秋雨,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郭敬明,新时期的少年作家,出版过《幻城》、《爱与痛的边缘》。这样的两个人,竟然被网友们划入了“文盲”行列。

    余秋雨“被文盲”的理由是,空追求文采而没有真情实感,除常被诟病的“含泪劝告灾民”一文外,余秋雨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也成为他入围“文盲”的证据。对于郭敬明,网友对他的评价是:不明白他的文字到底想表达什么。

    标准“跳级”文盲泛滥

    你可能不一定知道什么是“新文盲”,但“新扫盲”极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按照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是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也就是所谓的“新文盲”。新文盲可能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还有个很大的头衔,很高的职务,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

    最近,“文盲”再次升级,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对文盲有了新定义:不会理财,不懂用电常识,不会看地图、不懂教育孩子都被列入“文盲”标准。很多地方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看新闻靠网络,交流靠QQ、MSN或Email,买东西实行网购,交水电费靠网上银行,如果不会使用电脑,不会打字,那确实应该算是现代“文盲”。照此标准,全国将陡然新增数以亿计的文盲,教育部已撤掉的“扫盲办”有必要重新设立。

    文盲标准应该与时俱进

    “文盲”这一概念如何与时俱进,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西南大学编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有些不靠谱,它宽泛的概念让人开始怀疑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会电脑,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遵守红绿灯……这样的人,大街上一抓一大把。

    “社会在进步,不识字的文盲几乎绝迹,但并不代表从此不需扫盲,标准需要与时俱进。”郑州市55中语文老师毛春霞说。

    看看你是不是文盲

    网友总结:

    第一,不了解新技术,只知道看报纸读新闻的;

    第二,电脑时代每天敲打键盘提笔忘字的;

    第三,固守《现代汉语词典》不懂网络用语,不知道“童鞋”“杯具”的;

    第四,谈话时总喜欢“夹花”,动不动就来句“一张VIP看两场动物show”、“众多CEO看好CBD”之类;

    第五,不以抄袭为耻的。文化界典型的是郭敬明,学术界的N多博导等等;[NextPage]

    第六,文字媚态十足型的,如余秋雨的“含泪劝告”;

    第七,有文化,但把书念丢了的,如“让领导先走”之类的;

    第八,不懂得穷人经济学的,只知道给富人说话的;

    第九,政治考试不及格的,如“你为党说话还是为百姓说话”,“城管打不过就跑”之类的。

    相关:

    “文盲”余秋雨不能当笑话看

    据媒体报道,日前,重庆市某大学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对现代人扫盲的范围进行了新的定义。包括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等等均被纳入“文盲”范畴。“文盲”定义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发起了“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余秋雨在榜单中意外登顶。

    余秋雨之所以“被文盲”,是因为他的文章只有华丽的辞藻,而没有心系社会的呈现。从这个角度理解,余秋雨被列为“文盲”,不应该视之为笑谈。12月3日,余秋雨为南京钟山作碑文,而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的评价是:“余秋雨的钟山碑文,刻在石头上,但我希望周围杂草速生,藤蔓疯长,将其遮盖;如果石质疏松,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话虽然刻薄了些,但却也得到网友的肯定。

    将著名作家、学者归入“文盲”队伍,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希望作家、学者为民说话的愿望。但当作家、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钱上时,他们就会用各种炒作手段为自己谋利。当金钱作为支撑,越垫越高,也就成为“大师”,不过,这种“大师”却很虚无飘渺。

    有网友说,失掉一个文人应有的关注民生之心,等于自掘坟墓。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在金钱至上的年代,文人又如何耐得住寂寞呢?但恶搞的方式又能起到惊醒功效吗?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