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书《蛙》莫言写姑姑
《生死疲劳》之后再推新作,小说探讨新中国60年农村生育史
今日起,莫言的最新长篇小说《蛙》将在全国全面上市,这距离他的上本小说《生死疲劳》已有三年多。新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10万册,出版方表示,北京的书店最迟12日可购买到。
新长篇面向农村生育史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主人公原型为莫言“姑姑”
谈到计划生育时,莫言说,这曾经受到了西方很多批评指责。莫言表示,生育问题即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复杂的政治问题,同时,也涉及灵魂深处最痛苦的问题、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古老最保守的一隅。莫言强调,自己的新长篇中,只是把计划生育的历史作为写作背景,而小说还是在写“人”。
对于新长篇中出现的“姑姑”,有评论者指出,“姑姑”这个形象以前曾经在莫言的几篇中篇作品中出现过,但并非主人公,其原型就是莫言的姑姑。对于“重复”的质疑,莫言表示,在写作上自己一直力求不重复,对于新作中这样的人物塑造自己是比较满意的,里面的姑姑形象也是在自己最近30年的阅读中没有读到过的。
除此之外,《蛙》在结构上亦有创新,以书信体的结构加上结尾的话剧形式,使作品本身更加多元。莫言自己也说,末尾的话剧形式是伪朴素叙述插上了两个翅膀,因为话剧里注入了很多超现实的元素。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