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作家富豪榜出炉,本报获得授权独家刊发。榜单上,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名字,排序虽有变化,但大体格局依然与往年相似。
所谓“作家富豪”,是作家所获版税衡量的结果,但这些版税数额,可能与“富豪”一词还相距甚远。
这些作家,算不上什么“富豪”;甚至,仅仅评说这些作家的身家,也无太大意义,因为他们的身份多不具公共性,至多只能算公众人物。因此,讨论作家富豪榜,最好先放弃“作家”与“富豪”这两个概念的视觉冲击,而将目光锁定在靠文字为生者的生存现状上。他们的生存现状,某种程度上正反映着当前文化产业中的分配机制,以及大众文化的消费现状。
文化产业中的分配机制,作家富豪榜的反映也只能停留于“折射”的层次。全盘反映,得从文化产品的生产、出版、销售等整个链条中去寻找,比如书商赚了多少,作者赚了多少,书店赚了多少,比如文化产品核心价值、附加价值都在哪些环节里产生,等等。如果有通盘的比较,可以知道作家们得到的分配待遇是否体现了公平。如果不公,固然让人遗憾;如果公平,也叫人遗憾——版税2000万就能排到第一名,可见我们的文化产业还不算很发达。
至于大众文化的消费现状,从哪些作家、作品具有市场号召力即可管窥一斑。很显然,排名次序,与市场号召力的层级是一致的。我也很希望看到,排进榜单的作家及其作品,文学旨趣能够再高一点。这么说,并不是批评他们文学旨趣不高,因为正是大众文化的消费水准,决定了进入榜单作家的水准。如果要批评,也只能批评咱们的文化消费水准,如果真要追根溯源,那可能就要怪到教育的头上啦。
不过,话说回来,指望大众文化的消费水准成就文学的严肃性,几无可能。最热卖的读物,往往是个体创造性最少的,也是最迎合大众口味的,毕竟,迎合社会平均审美水平才能使读者最大化。就如同好莱坞大片,把文化层次、国别的差异性消除到最低限度,才会卖得好。
另外,我们也可以对严肃文学做一些期许,期许文化产业日益发达。如果文化产业发达,那么任何小众的读物都能找到自己的读者。再前卫的艺术,也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关键看市场做得怎样,文化产业是否发达。
总之,作家应当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程度的体面生活。如果我们总是将“举家食粥酒常赊”当做文学的美谈,那倒证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文化衰败的环境中。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