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江南》携导演作家“走读江南” 关注非遗保护和传承

2009-11-18 11:07:4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11月4日至15日,由《江南》杂志社举办的“走读江南”活动,历时十天,在浙江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一批作家、画家、摄影家和导演受邀参加“走读江南”,专家们从杭州出发,通过实地考察、亲历寻访和深度探究分布在浙江各地的非遗点,近距离接触浙江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揭开“非遗”的神秘面纱,并为宏扬和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出谋划策,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作协党组书记吴天行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江南》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放开视野,承担起了文学以外的社会责任,同时,能邀请来那么多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浙江,关注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体现了《江南》的日渐提升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

  专家们走读的第一站是温州泰顺。泰顺素有“中国古桥之乡”的美誉,境内有各式桥梁900多座,而因其现存最多的是廊桥,故又被称作“廊桥王国”。目前有国家级文物明清古廊桥30余座,其中木拱廊桥6座,最著名的是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泰顺廊桥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家们参观考察了仙居桥、泗溪姐妹桥、平阳桥等多座木拱结构的廊桥。这些修建于明清时期的廊桥,一座座犹如长虹卧波,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固实用。在廊桥的三天,专家们走访了编梁木拱桥技艺传承人。泰顺廊桥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曾一度被认为失传,后来在当地政府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该技艺传承人、现年84岁的董直机老人。在走读现场,老人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木拱桥的结构和技艺,木拱廊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飞架于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复杂的工艺,令人惊叹。自2003年以后老人带出了三个徒弟,他们现在都是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

  作家高红十对泰顺廊桥印象非常深刻,她说:“我很喜欢泗溪的姐妹桥,在碧波之上,真的非常漂亮。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对廊桥的重视和保护,也是让人感动的。”

  著名导演韩志君说,泰顺廊桥给他的感觉非常震撼,明年他会拿一部电影到廊桥来拍,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背后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

  随后几天,专家们又来到嵊州、宁海、绍兴、湖州、杭州等地,走访嵊州越剧、十里红妆、绍兴黄酒、湖笔、西泠印社等非遗项目。每到一处,都有全新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

  在嵊州,边布公园和社区里的那些由市民自发举办的“越剧角”,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在嵊州,人人爱越剧,人人唱越剧,无论三四岁的稚童,还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张口一来,便是委婉的越剧腔调,其投入而专注的热情,让专家们深感传统戏曲在老百姓中的强大的生命力。越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走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了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值得感慨的。

  戏剧理论家张先说:“越剧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戏剧品种,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品质和辐射力。在今天,一个剧种能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出新作品是关键。现代社会是经济实力代表文化走向,通过越剧可以看出,浙江有这个实力在文化上影响全国文化走向。”

  在国内收藏界,素有“北有马未都,南有何晓道”之说。在宁海,由民俗专家、收藏家何晓道先生主持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让专家们大开眼界,里面精美而磅礴的十里红妆收藏,让专家们叹为观止。“十里红妆”是浙东旧时嫁女的场面,在婚期前一天,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当然,十里红妆的热闹场面已成为历史,承传了千百年的妇女境况已彻底改变,但曾经让古代妇女哭过、恨过、爱过和荣耀过的一切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却值得研究和解读。目前,当地政府也化了大力气来支持十里红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拨了大笔经费以扩展十里红妆博物馆。

  曾经以一部小说《良家妇女》蜚声文坛,并以同名电影在国际上赢得大奖的作家李宽定下海经商多年,一度远离文坛,这次却积极参加了“走读江南”,走完第一批六个非遗点全程后,李宽定感慨地说:“走读江南让我重新回归文学,又有了文学创作的冲动。当地政府和百姓对保护非遗的重视,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同样一个非遗项目,怎么就能被你们弄得这么轰轰烈烈呢?说句真心话,这次来走读的,不应该是我们这些人,而应该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来走读最好,这是一次向东部学习的机会。发展和传承之间应该怎么做,浙江的地方官员是给出了很好的榜样。”[NextPage]

  在湖州,专家团走进善琏镇这个著名的“湖笔之乡”。跟之前走读的嵊州越剧、宁海十里红妆等一片浓墨重彩、喜气喧腾的场景不同,来到善琏镇却突然有了一点冷清的感觉。厂房是八十年代的旧貌,仿佛时光的巨轮还未曾从这里滚过。笔工们静静地坐在窗前,埋头干着择笔或洗盆的活计。他们手中的工具,或是一个水盆,或是一把牛角梳,简单到极致。善琏镇的制笔业已有2000多年历史,湖笔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曾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但如今,这个曾令善琏人骄傲的产业,却走向了没落的边缘,目前善琏整个制笔行业从业者仅有一千多人,而四十岁以下的不足十人,湖笔制作面临着工匠流失、传承乏人的危机。制作湖笔很苦,现在很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一行。眼前工厂里黯淡的状态,令专家们唏嘘不已。一面是深厚的文化渊源,一面却是痛苦的市场挣扎,专家们看到湖笔目前所陷入的困境,也是忧心忡忡。戏剧专家冯洁当场就支起了招:要把湖笔制作当成一个充满了文化自尊的产业来做,把商品和文化以崭新的方式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

  应该说,这一路行来,专家们的感触是非常深的。这些非遗精品很多都是濒危的,但在当下又以各种活态呈现着,或者热闹,或者清冷,有的甚至在传承上都出现了危机。保护和传承是亟待要做的事情。这次“走读江南”活动,也引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和专家们也有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浙江大学教授、省人大教科文卫主任委员童芍素说:“《江南》组织这次活动的精神是很可珍贵的,不仅体现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面,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上,当地百姓和政府官员都是很积极的。但老百姓不知道非遗的真正价值所在,或者所知的也是较为浅显的,非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需要专家们来提升。当地官员也是很渴望和专家们能有交流的,希望以此拓宽眼界,在传承和保护问题上有更好的做法和出路。”

  导演韩志君也说:“《江南》组织这次活动对我启发很大,这是一次文化碰撞的机会。《江南》是纯文学刊物,但却是以文学为砂纸,不同文化形式为火柴棒,在这里擦出了夺目的火花。这是突破了文学的局限,把视野和关注度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走读江南“活动一开始,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在专家团出发后不久,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很快,《江南》杂志主编袁敏就收到了浙江多个县市的邀请,希望带专家团深入到他们那里,解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读活动结束之后,《江南》杂志社将在明年适当的时候继续进行第二批、第三批走读江南活动。由各个领域专家们共同参与的“走读江南”栏目也将在2010年《江南》杂志上隆重开出。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