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宝通杯”济南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市政协会议厅举行。这是济南历史上涵盖时间最长、参评规模最大、获奖数量最多、结果公布后影响最大的一次评奖。颁奖会后,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作家、市作协主席刘玉民。
30年来济南文学成就的一次检阅
记者:刘主席,乍听起来,“宝通杯”济南文学奖与其他文学奖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参加了颁奖会,看了庞大的获奖名单,让人很是振奋,感觉这次评奖的确不一般。请您谈谈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它的目的与意义又在哪?
刘:这次评奖定位很高。具体说,一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二是为集中展示与检阅改革开放30年来济南文学的成就和辉煌。这次共奖掖了85名济南老中青作家所创作的96部(篇)作品,这些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而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济南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作成就和创作水平,充分展现了济南作协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特点多多长名单荣誉奖是最大亮点
记者:那么具体说来,这次评奖究竟有什么特点与亮点,与其他文学奖相比有何特异之处?
刘:具体说来,这次评奖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激励,注重向一般作者倾斜。文学是需要激励的,作家也是需要激励的,特别是在当前文学处境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获奖作者看,业余作者多,基层作者多,且很多作者及作品能够让人为之眼前一亮。获奖消息在媒体披露后,很多同志都在询问、议论,抑制不住兴奋之情。颁奖会上大家更是说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话,如有的青年作家说,获奖为他们的人生赋予了新的起点和目标;有的老作家甚至于说这个奖照亮了他们的人生历程,即使死也无憾了,如此等等,令人感慨振奋。
若说亮点,本次设立长名单的荣誉奖该是最大亮点。荣誉奖收录了23位作家所创作的34部(篇)作品,洋洋大观,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说是济南作家多年来引以为豪的成就,基本上都在这里了。荣誉奖还特别收录了一些过世的老同志,如任远等人的作品,大家的反响相当不错。正如颁奖会上一些领导和专家所言,这是一种特殊的展示,一种足以为济南作家长志气、长脸面的展示。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好作品没能报上来,错过了评选,留下了一些遗憾。
济南乃文学厚土当下正是秋高菊香时
记者:颁奖会当天,好多嘉宾和作家都盛赞济南文学的成就。像您本人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这次也获得了荣誉奖,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开创性作品,曾荣获茅盾文学奖,在山东绝无仅有,是济南作协几十年来成就的标志性作品。您能把济南作协的这些成就大致概括一下吗?
刘:诚如颁奖会上诸位专家所言,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自古就有很好的文学传承,可谓文学之厚土。改革开放30年来,济南市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除《骚动之秋》外,我们还有获得过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知识的罪与罚》,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生命的追问》和《乡村爱情》,也有不少获得过省和全国性奖励的作品,这使得我们的文学始终处于全省的前列,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我们还有一支水平较高、成就较大的作家队伍,特别是有一支相当优秀的青年作家队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济南市青年作家创作群体”。大家都是出自对文学的挚爱,对社会的责任心,才在这条路上一步步走出了辉煌,汇成了一支大合唱、大交响曲。古人有“正是秋高蟹肥时”的名句,我把它改成“正是秋高菊香时”,用以形容当前济南的文学现状,应该是适当的。
文学与文化更应成为这座城市的亮点
记者:近十几年来济南作协采取了许多措施,对于出人才、出作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NextPage]
刘:我市文学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与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主要的是作家们的努力。当然作协也的确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引进人才,推出青年作家创作群体,编选出版《济南市五十年文学作品选》丛书,举办名著读书班,经常组织作家开展采风活动,包括组织一批作家去陕、晋、甘、青等省和自治区进行采风;再有就是经常组织作品研讨会,大力助推会员作品的出版与宣传,编选和出版会员文集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开阔了作家们的胸怀和眼界,也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还使作家们对市作协产生了信任感,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而这最后一点是我所特别看重的。全运会让济南这座城市流光溢彩,其实文学和文化更应成为这座城市的亮点。我们的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等人已经做到了,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