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有大量版面优美的作品
“这次展览主要是针对今天中国汉字版面的缺乏质量——既丧失了阅读的合理性,又失去了传统汉字的美学精神,简直成为视觉污染。”策展人袁由敏说。
昨天,“竖排与横排——中文与拉丁文字版面编年史研究文献展”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展,以150余件中文、拉丁文文献印刷品,让观众阅读到文字的间隔、排布,体会版面上的文字艺术。
左右对称,150余件中文、拉丁文文献印刷品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3楼筑起两道长长的“时光隧道”——以“对踞”的形式,从中文、拉丁文的起源出发,在各自的时间之墙上伸展。
由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合作的“竖排与横排——中文与拉丁文字版面编年史研究文献展”昨天开展,展品由两国10余名学者历时3年收集整理而成。 “这次展览不仅展现文字变化本身,更多体现文字变化和它在载体上的表现形式,让观众阅读到文字的间隔、排布,体会版面上的文字艺术。”策展人、中国美院副教授袁由敏表示。[NextPage]
直观比较
汉字、拉丁文演变史
展出的76件中文展品以公元前1600年出现甲骨文起至1955年第一份使用左起横排文字版面的《光明日报》,按文字、书籍发展的7个阶段排序。袁由敏介绍,在中文展品涉及的每个时期,还有80余件拉丁文展品展出。相比中文,拉丁文涉及地域较广泛,几乎涉及整个欧洲以及北非等地。作品从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起至今,包括此后的希腊文、罗马文等,“能让参观者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字走到这步时,西方文字是什么模样的。 ”
“虽然两国的展品由各国团队自行选取,内容不同,但都有一定的标准:保证文字所依附载体的完整性、能体现那个时代文字运用的主流等。”袁由敏透露,对文字载体的选择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中文展品小组从中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蓬皮杜中心等几十个博物馆、图书馆的2000余件精品中选定了76件高仿影印,“很多中文珍贵文献是国外寻得的,如‘敦煌经书’就影印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部。”
尝试革新
国内“版面艺术”
“这次展览主要是针对今天中国汉字版面的缺乏质量——既丧失了阅读的合理性,又失去了传统汉字的美学精神,简直成为视觉污染。”袁由敏表示,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书写讲究、版面优美、工艺上乘的作品,古人的智慧也使书籍本身成为独立艺术。1956年,中国所有报纸改为左起横排,沿用数千年的直排版面被一刀切改掉。
袁由敏称,新的版面体系只简单接受了拉丁文的排版方式,没有从视觉角度、心理学、美学以及现代设计专业角度全方位吸收拉丁体版面的优点。随着电脑制版普及,制版人员更多的是简单模仿。同时,在平面设计中,6196个常用汉字用量巨大,个人不敢涉及字体设计,汉字字体进步缓慢,成为平面设计师最少运用的元素。“本次展览主要是对中国版面进行梳理,接下去将是漫长的寻找中国当代出版系统的方法和体系的过程。”袁由敏说。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