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长篇小说。它以“文革”后期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为背景,着力描写了几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故事和生活片段。作品中的人物或是躲在漫长岁月的暗角独自品尝伤痛与孤独,或是知耻而后勇,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饱满生命、坚韧品格和浓烈情爱,如鲜花般怒放,光彩夺目。
这部作品名为《结发》,近期由中国社会出版社推出。它的作者是深圳作家、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获得者厚圃。正是这部《结发》,使厚圃在2008年第二届“我和深圳”网络文学拉力赛中一鸣惊人,夺得长篇小说专项大奖。当时担任大赛评委的苏童、阿来、赵丽宏、潘凯雄、贺绍俊、李敬泽等认为,这是一部“色彩瑰丽、富有文学意韵”的作品。
翻开这部作品的后记,厚圃这样写道:“每个作品都有它命运的轨迹。《结发》犹如故园里的一条小径,而踏勘路径是不可能重复的,这个过程就像是把我的血肉身躯连同灵性和想象彻底奉献。现在我已经走过了,虽然我知道,另外的小径正不可回避地展现在前方。”
追寻他的“精神故园”
厚圃告诉记者,早在20年前,从他开始产生文学意识起,就一直打算写写自己的家乡,以此追寻他的“精神故园”。
完成于2005年秋天的《结发》,是厚圃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一段段张弛有度的叙述中,他试图通过孩子的视角进入到某段乡村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触摸生命的感觉,探究历史、政治、权力、伦理与欲望。在他对自我的寻找和对生活意义的追问中,他希望告诉读者,生命宛若灯火摇曳不定,情感好比风雨飘摇中的蛛网,个体的命运在历史、时代、岁月的洪流中,只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漩涡。“即便如此,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坚持仍会将我们推向不可知的彼岸,而这种对存在缺陷的追求也就是幸福的追求,永远不可磨灭。”小说的结尾似乎在告诉读者,生活仍然在继续着,因为它必须继续下去,而最美好的东西永远在彼岸……
厚圃出生于古老而神秘的潮汕平原,19岁时求学而挥别故土,羁旅他乡。每个人都有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并非人人都有自己的“故园”。这个词汇里凝结了无从寻回的气息,厚圃却有这样的一个真正的“故园”。浓郁的故乡情感和潮汕独有的生活体验成为了他小说的灵感源泉,并最终成为他对人性之本来意义思考的载体。而这种看似有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回望让他把乡村平凡的生活看得更加通透明澈,因此也就更加韵味绵长。作为一个冷静的生活观察者,即使是城市生活中的某个细节,看似无关紧要,于他却犹如灯绳,可以烛亮幽深的记忆,于是叙述的欲望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阅读《结发》时会发现,厚圃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故事讲述上,而是在叙述中渗透了自己的情趣和想象,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因此赋予了作品深厚的伦理情感,强烈的乡土意识和寻根式的母题常贯穿于作品始终。与其说厚圃的潮味叙事和乡村地理学立场使他的作品成为“地域文化小说”的一个分支,毋宁说他以地域为叙事策略,零星、间断而又锲而不舍地拼起他的文学版图。
继承传统文学精髓
与现代主义精神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在《结发》的序言中说,厚圃正慢慢成为广东新生代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对于深圳文坛来讲,他更是一位非常值得期待的、具有极高文学天赋的重要作家。”
在杨宏海看来,《结发》是一部出色地继承传统文学精髓和现代主义精神的长篇佳作,厚圃因此成为了他这个年龄段中,把传统文化、现代精神和文学技巧结合得很好的作家。它的重要性和多方面的探索理应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厚圃总体的文学创作,包括他的系列中短篇小说,以及带着强烈现实主义批判色彩的长篇小说《清水谣》,将会引起国内文坛对他更多的关注。[NextPage]
杨宏海认为,在幽默而冷静的叙述背后,厚圃深切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而又试图展示人类与生俱来的意识劣根性,并通过戏剧性的冲突和鲜明的语言呈现出来。这其间包含了深刻的人生体察、文化悲悯情怀以及描写所呈现的硬度与质感,在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中直抵人性的深处。作品同时爆发出了强有力的批判性,足以摧毁了人类某些美好的幻景,作者放弃了抚摸式的安慰,而是将解剖的利刃切入肌体深处,翻看逐渐枯萎或饱满的灵魂。当然,作者很阳光地肯定了在古老的乡土发展进程之间,在历史与责任之间,“人”面对困境中所展露出来的勇气、尊严与良心。
“很显然,厚圃截取的那段丰富多彩的乡村记忆,并不是为了忆苦思甜,或者歌功颂德,而是让历史的沉重让位于心灵的沉重,生活中处处充满悖论,当代人在启程寻找幸福的时候,幸福却在彼岸。”杨宏海说。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