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年的诺贝尔文学获奖图书在国内都有很好的销量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8日尘埃落定,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非常意外”地获奖。而这次“非常意外”地获奖也引发了一场中文版权争夺战。赫塔·米勒作品的中文版权仍是一片处女地,大多数中国读者对她的名字都还比较陌生。究竟国内近600家出版社谁能成为这片土地的开垦者?[NextPage]
多家出版社已开始争夺
赫塔·米勒中文版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众多国内出版社向来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场下“竞争者”,为了能占据国内市场,这场文学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场豪赌。如今的国内出版圈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几大外国文学出版社一直盯着各国大牌作家。按照国外版权惯例,尤其是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都只授权一家。于是,更多的出版社多采取事先买一本代表作建立关系,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还未公布之时,国内几大出版社都开始跃跃欲试。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最终获奖者还没公布之前,各个出版社应该都不会有大行动,大家都静静等候,时机一到自然会开始一场争夺版权的‘暗战’。”而当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名单时,也就意味着出版界将引发一场版权争夺大战。在2005年,提前一年引进帕慕克小说版权的世纪文景就是国内最大的赢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成了市场畅销书,至今印量高达29万余册,码洋841万元。
而在获悉赫塔·米勒获奖后,上海译文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便透露,计划在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与米勒经纪人联系相关版权事宜。香港永固兴码有限公司是香港与德国合资的图书贸易公司,多年来与德国出版社合作。该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蒋燕说,目前他们还没有代理米勒的图书,但接下来肯定会跟进她的作品,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与当地出版社接洽。进口文学作品主要翻译商译林出版社的总编辑刘锋则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促进销量确实有帮助,但随着中国读者越来越理性,市场号召力呈下降趋势。刘锋说,出版社对米勒的作品肯定会积极关注,但会先做分析再决定是否引进。
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押宝”大军
如今,诺贝尔文学奖不光给国内读者带来了一份文化享受,也给众多出版社带来了一场“博彩”。为了能购买到诺贝尔文学奖中文版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这场“博彩”中。
1999年,译林社买下了奈保尔的作品版权,第二年他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尝到诺贝尔甜头的译林社,在2002年使出了“押宝”战术: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有五位,译林社一下买进了其中三位的作品版权,包括库切的《耻》。最后,库切赢了,译林社自然也成为大赢家。“库切作品,获奖前后是两重天。他以前已经得过布克奖,但没有太大的影响。”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说道:“诺贝尔奖是一个事件营销。不过,要拿下诺奖得主的版权,还需要有‘超前意识’,要依靠实力撒大网,大鱼小鱼一网打尽,小鱼养几年,说不定也成大鱼;大鱼养几年,难保不是一条‘金枪鱼’”。
一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目前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国际文学大奖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全球出版社的眼球都聚集在从这里走出来的文学。但是国内出版社要在200人左右的“长名单”中押中最终的获奖者,无疑成为了一场“豪赌”。围绕诺奖得主版权的争夺,并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上海译文社总编助理赵武平坦言道:“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版权争夺早在几个月前,甚至更早,出版社就开始“押宝”,预测并购进热门人选的版权。买到获奖者的版权,也就中了年度出版头彩。而如何与诺贝尔评委们心有灵犀,着实不太容易。整个过程像坐过山车,很刺激。”
诺贝尔文学奖的商业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对于中国的图书市场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为出版社带来的商业利润也是不可忽略的。从2003年以来,但凡是封面印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扛鼎之作之类的图书都成了市场上的畅销书。平均30万册的销量,无疑给出版商带来了商业价值。有位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购买图书的中文版权大约是10万欧元、版费3%左右、翻译价格10万元人民币。而真正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图书的售价在20元。30万册的销量给出版社600万的销售额,相比前期的投入,出版社还是能得到颇丰的利润。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