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书展昨天结束 24万读者 老人学生为主

2009-08-20 09:11:19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读者满载而归

  根据上海书展组委会昨天给出的统计数字,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共吸引了24万人次读者参与,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共销售2800万元图书,设在各个书店和网上的13个分会场在书展期间也达到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人均购书金额从这个数据上也可计算出,为100多元。其中对于各书店分会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长焦扬在昨天的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书展期间各书店销售额比平时增长了23.76%。“这意味着上海书展不仅激发了市民和读者阅读的热情,而且成功挖掘了城市的阅读潜力。”焦扬说。

  渐成暑期必备节目

  在上海书展期间,组委会还对参加读者进行了现场随机调查,对已经举办了5届的上海书展,被调查的读者中,超过四成的读者表示每届都参加,有49%的读者参加了去年的上海书展。上海书展已逐渐成为部分上海市民的暑期必备节目。

  事实上,书展会场的购书环境比起书店和其他途径要差很多,拥挤的人群、嘈杂的环境以及并不太大的折扣,可为何还能吸引那么多热情读者参与?在“书展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调查中,读者的回答集中在:“书类齐全,应有尽有”、“购书方便”、“给孩子以知识的熏陶,培养其读书兴趣”、“有喜欢的名人”、 “规模大,种类多”、“可以与作者交流”等等。对于很少逛书店的普通读者,每年在书展上确实可以集中买到各类图书,也能意外遇到现实中的名人。

  在7天书展上,记者看到最多的读者是中老年人和学生,此次调查也显示参加书展的读者年龄以45岁以上的居多,占52%。其次是24岁以下的学生群体,占26%。受教育程度以大学、大专占绝对优势,为68%,并向两头递减,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4%,高中学历19%,初中以下学历9%。在购书金额上,31%和30%的读者购买了50—100元和100—200元的图书,有13%的读者购买了300元以上的图书。

  争取在世博园设分会场

  根据调查,读者不满意因素主要集中在购书环境和服务:“太乱”、“环境嘈杂”、“休息的地方太少”等都是读者集中反映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焦扬昨天也表示,上海展览中心现有展馆确实遇到了空间瓶颈,“明年将在现有场地条件下挖掘空间,可以在东二馆西二馆广场空地上搭起大篷,这样可以增加1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改善环境。”

  在接受访谈时,针对在世博园设办书展分会场的建议,焦扬坦言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焦扬说:“我们去年向世博局提出申请要求,但世博展馆寸土寸金,能不能给书展一点地方还很难说,但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焦扬同时表示,根据今年书展的经验,将来的书展还需把空间更好地延伸利用。另外,书展将更人性化地为读者服务,如设计一些少年儿童的活动等。

  对于书展时间短、次数少的问题,焦扬想到了“用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我们想方设法延长书展的时间,希望以后可以跨两个周末。”

[NextPage]

  书展荐书TOP 10

  《认得几个字》(张大春著)

  《道出真我》([英]切丽·布莱尔著,余书娴/何峻译)

  《与神对话》([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著,李继宏译)

  《论晚期风格》([美]萨义德著,阎嘉译)

  《巴黎隐士》([意]卡尔维诺著,倪安宇译,译林出版社)

  《新闻简报中国百姓1961—1979》

  《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著)

  《同时》([美]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

  《西方的遗产》([美]唐纳德·卡根 等著,袁永明译)

  《金性尧全集》(金性尧著)

  推荐人:孙甘露、傅杰、叶永烈、曹可凡、钱文忠、陈子善、李天纲、梁文道、江晓原、毛尖 

  书展日记

  书展之外的日子和人

  昨天傍晚的一场疑似暴雨,最终放过了参加上海书展的最后一批读者和工作人员。7天的书展在热闹和疲惫中终于结束,销售统计算是喜人,300多项图书活动也基本场场爆满。但说到底,现在的书展就是一次持续7日的图书商品大展销,外加拉来几百号名人做促销。主办者、专家和部分媒体一厢情愿地想赋予其文化含义,现在还有点“勉强”,从这一角度而言,上海书展的未来空间还是很大的。

  首先,2800万元的销售图书中,我们并没有太细致的分析图书种类,没有水分的畅销榜我们迄今还未看到;其次,这些来书展的读者,平时的购书、阅读行为又是如何?最重要的是,24万人次以外的更为庞大人群,他们平时的阅读现状又是如何?他们对书展是否知晓?是否感兴趣?又为什么没有去书展?这些疑问,显然是书展主办方还需要去思考、调研、研究的问题。

  书展上的活动,每年都在增加,活动的密度十分惊人,但大多数的讲座和读者见面活动上,嘉宾的声音几乎为现场噪音所淹没,许多演讲参加人数看上去吓人,可基本上都不是来听嘉宾说什么的,他们等待的是签名活动,很多宣讲基本就是走过场而已。而真正希望从讲座上获得收益的读者基本一无所获。令人好奇的是,在上海展览中心还是有不少清静的空间,非常适合举办讲座,但只有几个活动在那里举行。要么是书展举办方和上海展览中心沟通有问题,要么那几块宝地的价格不是出版社等机构能支付得起的。所以,书展的活动密度惊人,而其文化熏陶几乎被忽略。

  七天只是一年的五十二分之一,其余的日子里上海人怎么阅读?不参加书展的市民怎么阅读?所谓文化,特别是阅读文化,关注的应该是书展之外的日子和人。

    他们说书展

  素质

  通过这个书展,我主要的感受就是上海市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书展主办方在有限的条件里尽量将书展办得更好,但是市民的一些行为举动在书展上还是有点遗憾的。钱文忠(学者)

[NextPage]

  秩序

  书展很热闹,大家都很高兴去,但秩序有点乱。现在受制于场地因素,一些演讲讲座都在嘈杂的环境里举行,效果其实不太好。上海图书馆也设了分会场办演讲,但读者没办法两个地方兼顾。我的建议是,上海展览中心里还有不少地方可以利用作为专门的演讲场所。此外,展览中心附近的一些场所比如宾馆的会议厅等都可以利用,作为专门演讲之用。此外,书展上演讲少,如果没有经典3.0活动,上海书展上有文化含量的演讲活动就更少了。而书展上分发的地图也应该做得更细致清晰,现在的地图拿在手上还是很难找到目的地。陈子善(学者)

  细分

  我代表90后小朋友发表的意见是:结账不够方便哪,书架图书展示区过道很小,我带了小朋友逛动漫区都没有东西。其实书展是蛮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和书,哪怕价格贵点也行,但书展上还是和书店一样的东西,这样就没啥意思。而且展区设计、布置也没什么特点,还有食物让人失望。    吕正(《萌芽》编辑)

    环境

  虽然上海书展的书很多,但都比较大众化。而且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下,没心情淘书。也许是我经常去复旦周边的书店,书展上打八折的书,那里一般都可以以更低的折扣买到。与其去书展,不如去复旦周边的小书店淘书,环境清静,折扣又低,像古月旧书店、鹿鸣书店、博师学术书店等,都可以淘到便宜的好书。

  总之书展是比较大众化、比较接近普通老百姓的,去的人多、买书的人多,说明大家对读书有热情,是好事。

  朱朱(网友)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