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王安忆做客上海图书馆,为读者“老老实实”上了一堂“文学课”——讲解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其间,王安忆保持了一贯的谨慎,只谈“文学”鲜言其他。只是在提及托尔斯泰的创作时,这位当下公众心中的知名作家感言:“我是小人物,不敢像托尔斯泰那样,选择如此厚重的历史为创作背景。”
其实,在王安忆眼里,历史的分量毋庸置疑。“这个世界最大的创造者是大自然,除了山水天地,它在人文方面的创造,我认为是历史。”《战争与和平》以一场战争为背景,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呈现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以及各个社会阶层人民的生活。“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因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人性悲悯情怀,穿越时空。”
王安忆说,她有一个关于托尔斯泰的问题,一直盘踞于心。“我发现,托尔斯泰总是把拯救的责任,放在女性身上,知名的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均如此。”
言及“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她说:“我们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知道的世界,一个是信的世界,而后者往往是无法证明的。”但是,“许多的‘建设’,就是从怀疑开始。”
就托尔斯泰对今天读者的意义,王安忆说:“今天的生活,充满了‘外部’的生活。大家都太忙碌了。托尔斯泰的作品,可以提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存在。因为这么一个时代,精神生活已成奢侈。”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