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首日上海书展,进入会场,恍然又回到了半个月前的香港书展。上海书展和香港书展,在形态上是如此相似,买书、签售、讲演、新书发布和娱乐活动,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互不干扰,井然有序。也许有人会说,上海书展怎么能跟香港书展比啊,至少满坑满谷的人潮,上海书展是无法追上的——希望数字不要成为上海书展追逐的目标。
实事求是讲,相对国内其他相似的书展,上海的书展是最为有序的,虽然偶尔为了抢着第一个签名,难免有一群人一哄而上。不过,最无法忍受的是冷漠而“无知”的安保人员。书展安保人员不只是维持秩序的,他的另一个功能是引导人群,为迷路的读者指明方向。很可惜,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的态度不仅冷冰冰,而且对会场地形几乎一无所知,最后还不如一张会场指南来得可靠。
书展首日,《共和国60年作家文库》出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100种出版、《易中天文集》签约出版,类似这样的出版消息在后几天肯定还会接踵而至。在易中天的那个场子上,其中一位嘉宾徐曾宪说,出版界有很多泡沫,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不是针对身旁的易中天的。不过充斥书展中的这些出版工程消息,确实让我们嗅到了些许出版的泡沫。
举办书展的上海展览中心,这些天就像个巨型“Mall”,一早进去晚上出来,吃的、玩的、买的一应俱全,说它是个成功的庙会并不是在贬低它。这个时代,能快乐地阅读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可是,在玩够了之后呢?重头的讲演活动都在周末,但如果要不是台湾出版人带来的经典3.0系列活动,本届书展的文化氛围和层次就会减弱一档。内地所有书展的一个通病是,都由参展出版社请来一批人,为他们的书做宣传。最后,萝卜青菜一箩筐,嘉宾的目的性也很强,出版社出资当然主要来宣传书的。这方面,真得向香港书展学学。由书展主办方出面、出资,邀请海内外知名的作家学者前来做系列讲演活动,特别是那些很少或者没有来过大陆做公开活动的知名人士,这样整个书展文化层次和知名度马上就会提升。以上海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实力,这并非是很难的事情。上海书展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