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菲利普·罗斯:美国文坛的神话

2009-08-12 14:03:0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童蔚 慧远



《再见,哥伦布》,(美)菲利普·罗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009年初,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走了,但76岁高龄的菲利普·罗斯精力还旺盛得很,最近这些年几乎仍以每年一本新书的速度创作着。

    就在上个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99网上书城出版了罗斯成名作《再见,哥伦布》的50周年纪念版以及其反思人生的近作《凡人》。前者讲述了一对同为犹太人但家境悬殊的青年恋人之间的悲惨故事,当时罗斯才26岁,可谓年轻人写年轻人;而后者创作于2006年,在其中,老年罗斯展现了一个疾病缠身、与死亡不断作斗争的失败老男人的一生。

    美国文坛的获奖专业户

    虽然近十年来,菲利普·罗斯几乎年年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名单上,但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太熟悉的名字。

[NextPage]

    罗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195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再见,哥伦布》,赢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69年,《波特诺的怨诉》使他一跃成为世界级别的著名作家。

    在美国,素有文坛3L(Living, Literary, Legend,意为文学活神话)之称的罗斯是获奖专业户,得过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评人奖、福克纳奖在内的所有美国重要文学奖项。2005年,罗斯还成为将著作刊印于声望显赫的“美国图书馆”系列丛书的第三位仍然健在的美国作家(另两位是索尔·贝娄和尤多拉·韦尔蒂,都已经去世)。这套8卷本丛书的头两本已经出版,其余的计划于2013年前出版完毕。

    半个世纪31部作品

     2006年《凡人》(Everyman)、2007年《退场的幽灵》(Exit Ghost)、2008年《愤怒》(Indignation)、2009年秋《羞辱》(The Humbling)……从1959年发表《再见,哥伦布》以来,整整半个世纪,罗斯一直笔耕不辍,他的第31部作品《复仇女神》(Nemesis)将于明年出版。

    罗斯的作品中既有贯穿小说始终、具有犹太人特点的孝顺父母和关怀家庭的温柔的描写,也充满独具特色的对背叛家庭和族裔的叛逆的描写,骚乱的场面与神圣、温柔的场面相互依存。但总的说来,罗斯的基调是灰暗的,充满了发达工业社会里普通人的失望、彷徨和彻骨的凄凉。

    国内最早翻译罗斯小说的大约是冯亦代先生。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中,收有一篇冯先生选译自《再见,哥伦布》的短篇小说《信仰的维护者》。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曾出版过《再见,哥伦布》,而这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译本,也是他的作品在国内的一次系统整理与出版。《夏洛克行动》《萨巴斯的戏院》《反美阴谋》《波特诺的怨诉》等将于2009年底2010年初上市。

    一对来自不同阶级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随即成为亲密恋人。但是,随着他们交往的不断深入,存在于他们之间的阶级差异和心理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对年轻的恋人开始变得貌合神离,而曾经海誓山盟的爱情,也终于在相互猜疑中黯然收场。

    放在一般平庸作家的手中,类似这样的题材很容易被处理成一篇俗不可耐的伤感爱情小说——如果单从情节来看,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讲述的是一个毫无新意的爱情故事。可是,当这个爱情故事被置于当代美国的大背景下,然后通过罗斯的生花妙笔转述出来时,它马上被赋予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部名为《再见,哥伦布》的中篇小说,也因此成为罗斯本人的成名作品,非但获奖无数,同时也为他奠定了美国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见,哥伦布》是罗斯结集出版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再见,哥伦布》中的两位主人公,男方是来自普通犹太家庭的图书馆管理员,女方则是出身中产阶级的富家小姐。他们虽然真心相爱,但不同阶级之间的巨大心理落差却总是难以消弭——男主人公虽然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一直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讨厌一般中产阶级家庭按部就班的生活,对他们依然固守的陈腐道德教条,以及以金钱衡量一切的价值观念,更是充满了嘲讽和揶揄。女主人公虽然看起来个性鲜明、敢作敢为,但在内心深处,却依然不乏她那个阶级所特有的传统与保守的一面——就像男主人公所评价的那样,这个阶级的女人们“彼此的区别太细微了”,命运迟早会将她们的人生揉压成一个模样。

    这对家境悬殊的年轻人的恋爱,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等级之下的男主人公,始终对自己的爱情充满疑虑。这一方面源于他内心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则源于两个阶级之间无法消融的隔膜感。当然,他既羡慕女方家庭奢华的物质生活,又对自己平凡的日子和熟悉的环境充满眷恋;既对陈腐的观念深恶痛绝,又与这个日渐势利的世界格格不入——从无休止的自省,到身不由己的沦陷,他变得进退失据、无所适从。恋爱的激情无法改变他内心的孤独,而最终破裂的爱情,则使得他的生活重新回到原点。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而他的人生也将要面临一个全然不同的开始。此情此景,犹如那首母校之歌所唱的:“世界,我们将归属您,我们将走向您,寻求生活……再见吧,哥伦布……再见吧……”罗斯以一种高度象征的手法,详细描绘了一位犹太青年告别过去、发现自身的全部过程。

    作为一位锋芒毕露的作家,罗斯文字的敏锐和犀利却一直隐藏在一种含蓄蕴藉的氛围之内。批评家欧文·豪这样说:“那些许多作家需要终其一生刻意追求的东西——独特的声音、稳妥的节奏、鲜明的主题——菲利普·罗斯似乎立刻就全部把握了。”能够在处女作中即显示出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的别样魅力,罗斯的作品显得尤为难得。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