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民间的“珍珠”亟待串成项链
中华元素究竟是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走入当下百姓生活,与现代风格华丽“混搭”,变身时尚生活用品?
作为2009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预热,一场名为“中华元素:诠释、演绎和现代表达”的研讨会日前在沪上举行。各地专家怀着好奇心在上海寻觅散落在民间的中华元素,并用不同以往的眼光发掘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
前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华元素
要探讨中华元素新的可能,首先当然要厘清:什么是中华元素?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蔡丰明透露,2007年7月,国内多个网站集合近百家媒体,发出“寻找100个中华元素”的大型调查。经过1个多月50多万人的投票,100个中华元素诞生,包括孔子、孟子;长江、黄河、北京、上海;中医、中药、熊猫、旗袍,还有筷子和粽子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第一个是长城,第二个是春节,第三个是龙。对于如此具象的评选结果,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葛兆光很是担忧:“如果我们把一些中国的象征都只是当作元素,感觉有一点像食品添加剂——现在好像不太主张用食品添加剂吧?如果把这些东西变成小挂件,当做一些装饰性的小东西搁在上面的话,有可能就像人家形容宋词时讲的,‘拆碎下来不成片断’。”
葛兆光认为,不论是中国象征还是中国元素,重要的是背后有更长的历史精神贯穿,没有这个精神贯穿,表面上样样都是中国,内涵恰恰不是中国。他说,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应该是中国有而其他地方没有,或者说华人圈有,其他地方没有的,是比较特殊的东西。他总结了5种特别有中国意味的文化因素:汉字的表达和汉字的思维;中国的家族伦理和在家族伦理里面发展出来的儒家以及儒家的一整套政治设计;三教合一的宗教世界;以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来理解世界和诠释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思想和技术,这技术里面就包括像中医、风水等;以及中国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观念。“这五个方面,跟东亚和南亚相比的话,就会发现这是特别的中国文化,而不是我们过去常用的‘勤劳勇敢、地大物博’的概述。”
焦虑:一些“元素”被误认为别国智慧
尽管现场讨论没有给出中华元素的统一定义,但让中华元素飞入寻常百姓家,却是在场专家的一致呼吁,甚至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文化乡愁。
端午传入韩国后,发展出一套韩国自有的祭祀体系并保存至今,反而成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世纪西方有关中国的绘画,往往涉及小脚、鸦片、酷刑……
葛兆光说,日本人非常集中地向西方推介他的日本色彩、日本风格,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西方不少国家认为日本代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我去西方交流的时候,非常强调有些貌似出自日本的象征物件其实是中国的,有两个例子特别明显。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围棋。禅宗和围棋在英语里的拼写,至今还是沿用日语:Zen和Go。现在才开始渐渐把日语‘Zen’改为中文发音的‘Chan’。欧美人把围棋当作东方智慧的浓缩,认为比国际象棋复杂得多,但还是以日语发音称呼它。”
建议:以“事件经济”的概念推广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建议,以“事件经济”的概念推广含有中华元素的项目。所谓“事件经济”就是创造一个具有情节、带动情绪的创意事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营销,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引发消费。他举了巴西狂欢节为例,这张巴西的文化名片,每年带来约合35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
作家赵丽宏支招——建造西游记主题乐园。“如果我们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只有迪斯尼乐园,那将多么可悲!”赵丽宏以《文化的担忧》为题在论坛上发言。他曾在今年“两会”上递交了《有关筹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西游记”大型游乐场的建议》,建议以《西游记》为蓝本,综合中华民族各类民间故事和童话、神话,用最先进的科技打造一个具有中华内涵的“西游记主题乐园”,给孩子们一个货真价实的“中国牌”乐园。
赵丽宏提出,建造完全中国式的乐园十分有必要,哪怕花10年甚至20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向全世界作了证明,我们可以把中国文化演绎得如此令人惊艳。迪斯尼能够输出到其他国家,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西游记乐园’开到其他国家去呢?”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