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作家电影”:一个被我们误读的概念

2009-06-26 11:09:42来源:文汇报    作者:

   


《广岛之恋》

  眼下,我们对“作家电影”这个概念存在很大的误读。就在不久前,作家刘震云编剧的《我叫刘跃进》被国内电影人冠以中国首部“作家电影”的概念。对这个国外存在已久的概念,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是这样解释的:所谓“作家电影”,是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具有深邃洞察力和卓越表现力的作家(也包括部分导演),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生活热点、社会话题,用质朴的电影手法加以表现。

  面对国产小片普遍疲软的现状,韩三平痛定思痛,计划团结一批作家,以他们为出发点,拍摄一系列不靠明星和特效、靠故事本身打动观众的小成本影片。这是韩三平心中的“作家电影”,可以理解他的苦心,但他所说的“作家电影”,与人们熟知的“作家电影”实在是相去甚远。

  “作家电影”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无声电影时期,而真正形成却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法国。始作俑者是法国电影的“新浪潮”,其诞生的标志作品是1958年特吕弗导演的《淘气鬼》和夏布洛尔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日》。“新浪潮”理论来自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他创办的《电影手册》集聚了后来成为“新浪潮”主将的众多年轻影评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是业余作家和影评家,没有上过专门的电影学校或受过专门训练,对电影的认识和学习主要是靠在资料馆里看片得来的。“新浪潮”主将戈达尔曾声言“拍电影,就是写作。”他们的影片也酷似作家的写作,大多专注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且多有自传色彩,制作上则往往集编剧、导演、音乐,甚至制片于一身,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特征,因此被称为“作者电影”或“作家电影”。

  与“新浪潮”并起的“左岸派”也被称为“作家电影”,他们与“新浪潮”有着共同的爱憎,更接近人们理解的“作家电影”——即作家直接参与电影制作。其代表作有阿伦?雷奈的《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亨利?高尔比的《长别离》等。后来,“新浪潮”和“左岸派”的主将几乎都成了职业导演,人们也就不再称他们的作品为“作家电影”。

  但并不能由此说作家的小说拍成电影,并由作家本人担任编剧就是“作家电影”。如果照此归类,中国的“导演电影”几乎会“集体消亡”。众所周知,莫言的《红高粱》、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刘恒的《菊豆》等,分别成就了陈凯歌、张艺谋等第五代著名导演的成功。这些电影几乎都是由作家本人担任编剧。仅仅因为是作家编剧或者导演写过小说,就将其电影称为“作家电影”,是对“作家电影”概念的最大误解。具有浓郁作家气质的大导演安东尼奥尼、伯格曼都曾出版过小说,他们的剧本也都是自己所写,但他们从没有把自己的电影称为“作家电影”。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