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圳读书月间“30年30本书”的评选活动中,三联书店出版的《宽容》高票当选。这是沈昌文先生主持三联店务初期下工夫出版的译著之一。
叙说那段往事时,沈公表示,得益于李慎之先生点拨。李先生出身燕京大学,洋文好,又是老共产党员,信得过。他们早在出版“灰皮书”时期就有交往。在出版选题上,李先生有个“向后看”的观点,沈公印象很深。意思是“为了推动中国真正进步,在很多事情上,要回到西方早一点的时候去,比如‘二战’前后。”
李先生举例说,早年参加革命,在延安跟女同志坐在一条板凳上讨论问题。他觉得那时中国已非常进步,男女平等即一大标志。可是后来经历的许多事情证明,当初产生的好感觉中,有的是错觉。中国在很多问题上还需补课。为此,李先生建议三联书店多注意西方社会发展路径,为中国发展提供借镜。
顺此方向,沈公先找到了房龙的《宽容》。他觉得“宽容”题目就好,内容也好。中国人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七斗八斗,斗争到底,压根儿没有宽容概念。后来痛定思痛,倒是从反面领悟了宽容的好处。进入改革发展状态的社会,也更需要宽容的气氛。于是,由迮卫、靳翠微翻译的三联版的《宽容》于1985年9月应时而出,第一次印刷7200册。七个月后第二次印刷,猛增至50000余册。该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大大超过出版者的预料。
迄今二十多年来,《宽容》持续畅销,多家出版社跟进,据说现在《宽容》汉译本已十余种。其中多数版本恢复了三联初版时删节的部分内容。另外,《宽容》的序言还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社会的宽容度继续扩大。
曾在网上见过1936年的商务版《宽容》,译者为宋桂煌。该版正文前一幅插图附有一段话:“为什么我们不应大家和平相处呢?我们仰视同样的星辰,我们是同一个行星上面的同行过客,我们住于同一个天底下。各个人努力发现最高的真理,依循哪一条路道,有何关系呢?人生之谜是太大了,不能只由一途以求解答。”这幅图和这段话,三联版没有。
(实习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