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用大学来武装信访?

2009-06-10 18:49:34来源:凤凰网    作者:

   

    高考刚刚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分数和报考志愿了。今年准备报考沈阳大学的学子们,有了一个新的专业选择——信访专业。这是设置在政法学院下面的一个新专业,按照新京报的报道,提出动议的人是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而沈阳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李梦玲“意识到这是解决学生就业的好机会,便开始着手办理”。

    在这样的程序和背景下,一所大学的新专业就立即上马了。

    这是一个注定要找来批评和争议的话题。一方面,一所大学专业的设置,到底以什么为标准?难道仅仅是一个官员的动议和校领导觉得就业前景比较好,就可以上马?那这样的大学到底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张鸣老师建议沈阳大学如果仅仅是出于这两点就上一个专业,不妨把大学的牌子摘下来,免得中国以外的人笑话咱——这明显就是一个技术学校的思维嘛,一切为了提高就业率服务,一切又以遵从长官意识为出发点……

    另外一方面,设置信访专业,到底能不能解决沈阳市委书记操心的信访问题?

    我们还是先看看这个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吧。说是中国特色,是因为似乎这个制度,在世界上仅仅中国具有。而我们在建国初设立该制度,为了的是能够更大范围的听取民意了解民生问题。在《国务院信访条例》中甚至还规定,如果信访人提出的意见,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还要予以奖励。可以看到,无论是设置该制度的初衷,还是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信访工作绝对不仅仅是我们现在印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们现在怎么认为呢?前些日子一个叫做孙东东的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上访的人超过90%的人都是精神病。而我们大多数人一提到信访,则只是想到了告状、告“御状”。谁还想过什么给社会发展提意见?谁还关心政府通过这个制度来听取民意、了解民生?单是那些告状的人们,都接待不完。

    信访制度的这种“异化”已经让信访制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底层民众在遭遇社会不公的时候,不再相信司法系统的援助,而是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更高一级的领导身上。长官意志在普通民众心中毫不费力的压倒了法制体系——甚至在许多上访人那里,司法不公正是他们坚持上访的一个原因。

    而媒体不断传递出的领导为农民工讨薪、通过信访解决了老问题等信息,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信访制度解决问题的依赖,而司法领域的不健全,不公判决屡屡出现,更是让人们绕过司法系统,甚至不惜冒着成精神病的危险,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

    之所以全国第一个信访专业在沈阳出现,新京报在报道中透露,是因为“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数屡居省内第一,去年实施信访机制改革,由于需要专业化人才。”但是我们看到,信访问题增多,并不是信访制度本身的问题,相对于通过健全的法制途径解决问题,上访的成本并不低,甚至许多地方的上访者还因此家破人亡。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尽快的建立一个健全的司法体系,这才是根本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将最终助推政府取消这个被异化的信访制度。

    从法制社会的角度考量,通过信访解决社会问题,应该是一种过渡性和无奈的选择,而不是一种最优选择。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确实,民众对这个制度,产生了一种依赖感。而政府则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还出现了像沈阳大学这样的信访专业。如果我们认为大学是新的思潮,先进思想的一个代表的话,那么沈阳大学的这个做法就是用先进的手段来维护一个落后的制度。

    当然,对于落后的制度本身而言,给他注入先进的思想和方式,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可以让这个制度维持更长时间。但是我们要是站在更宽泛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则并不那么乐观。

    对信访问题深有研究的于建嵘教授认为,社会对信访制度的认识已经形成了制度经济学中所说的路径依赖,即某种制度沿着某个路径往下走,不管这条路是对是错,都会形成所谓的惯性,而且这种惯性的力量还会不断自我强化。

    而沈阳大学的这种做法,就是信访制度自我强化的一个表现。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