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文学爱上大银幕

2009-04-20 09:58:29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一直难分难舍,电影一直期待达到文学作品的意境——感官的刺激会很快消失,很快让人厌倦,唯有意境历久弥新。意境表现在电影里,成了一种圆融浑厚的力量,似曾相识又神奇莫名。这种力量牵动了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使电影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达到了一种既复杂精微又含蓄深沉的境界。这种力量才足以打动心灵。
   
    风雨如晦忆故园
   
    英国电影《故园风雨后》在去年十二月上映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金融危机来袭后,看电影都成了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的事情。
   
    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沃的经典小说《旧地重游》,由曾导过《成为简·奥斯丁》的著名导演朱里安·杰拉德执导。杰拉德是个文学气息特别浓郁的导演,对本国的小说特别痴迷。其实一直以来英国小说和电影的缘分就特别深。简·奥斯丁的小说就非常受导演们追捧,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也许《傲慢与偏见》还要被翻拍下去。著名的华人导演李安也拍过《理智与情感》。伊夫林·沃是英国小说的正宗,《故园风雨后》也能看到简·奥斯丁的遗风,一座古老而精美的庄园,三个感情纠结的年轻人,一个严肃一个浪漫的贵族家长,故事足以赏心悦目。
   
    《故园风雨后》的背景是在二战前后的英国,古典的喜剧风格转变成了现代的深沉和焦虑。爱情还在,只是已经不是考虑谁嫁给谁,或者如何钓一个金龟婿的问题了。两个人的爱情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少年时不期而遇的纯情之恋,另一段是人到中年后离经叛道的苦恋。爱情并不总是伟大的,但真正的爱情无不深深地打动人心。少年时候,爱了就爱到底,分离虽然痛苦,却对人生还充满希望。中年之后,一旦爱情还没有熄灭,面对的却是内心的煎熬。电影里没有什么誓言,也没有太多泪水。但一次次地在圣母面前,或是忏悔,或是沉默,内心之门一次次被叩响。
   
    如果文学改编成电影只剩下爱情来搪塞观众,那就没有改编的意义了。《故园风雨后》华美的外壳下,内涵也特别深厚。性格叛逆的两姐弟,在家庭的束缚下,弟弟选择沉溺酒精,流浪远方;姐姐虽顺从家里的婚姻安排,却余情未了。一个终生浪漫不羁的老侯爵在临终前还是向天主做了忏悔。冷漠高傲的贵妇人,既是专制的家长,又是对孩子无比怜爱的母亲。一个梦想成为画家的穷大学生,他到底是谁的最佳旅伴?还有那从未出场的天主,他和所有人如影随形,在古老的庄园里,到处回响着世俗与宗教抗争的声音……
   
    动情才有共鸣
   
    那些经历悲欢离合的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他们演绎的是似曾相识的故事,底蕴却是真实的人生。在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别人。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真正的魅力还是来自于文学。不要说它们的故事太陈旧,它们被讲述得太多。哪一个努力打拼的年轻人不是于连·索绪尔,向往浪漫爱情的女孩谁身上没有爱玛或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多少人一次次像堂·吉诃德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向风车,所有歪戴的鸭舌帽下几乎都是麦田守望者的表情……
   
    近几年来的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切合现代人的内心了。首先在取材上注重选取现代的小说,我们已经能看见马尔克斯、村上春树、卡波特等现代作家的作品被改成相当流行的电影。在处理材料方面,或是浓缩故事,或是解构古典情节,或是发挥蕴藏现代性的细节,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这样做不仅迎合了观众的欣赏习惯,也增强了电影直指人心的力量。
   
    《故园风雨后》本就是个现代的故事。在电影中,原本将近四百页的故事只用了两个小时来叙述,散漫的主题被提炼出来,散淡的人物形象也被放到了内心矛盾冲突的聚光灯下。电影里的人物思索着,行动着,他们的故事与我们无关,他们的内心却和我们息息相通。也许每个人和电影的三个主人公一样心中都有一所“故园”,那里不受世俗喧嚣的干扰,那里有真实的自我,有真诚的希望,有真切期盼的幸福。看电影的人当然能做到旁观者清,如果能有所启示,或许能避免当局者迷了。
   
    这部电影里除了细腻真切的内心刻画,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影片前半部分三个主人公的美好青春,即他们所说的“永远的夏天”。伦敦郊外的庄园里,天际的流云混杂着夕阳的余晖,两个少年在喷水池里游泳;威尼斯盛大节日的夜晚,两个年轻的恋人躲开欢乐的人群,在波光潋滟的桥洞里第一次接吻……乃至影片结尾处查尔斯走出破败的故园,在战争的阴云下,天空还是洒下了一片阳光。太多的美好值得记忆,这些记忆也是心里的“故园”,它们曾指明人生的方向,也能增添面对生活的勇气。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曾把《故园风雨后》的原著比作一朵“被月光催开的玫瑰花”,在如今特别黯淡消沉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看看美好的画面,想想美好的回忆,内心的玫瑰花是否也在被催开?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