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文学期刊力保原创回归本真

2009-04-02 09:27:02来源:文汇报    作者:

   

    据最新统计数字,在全国现存的文学刊物中,发行量过万份的约10家,能够超过10万份的只有几家。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文学刊物面临着自行消亡的命运。
   
    在这种格局下,多家文学期刊纷纷选择改刊创新,武汉文联主办的《芳草》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纯文学期刊“四小名旦”之一的《芳草》的大刀阔斧改革一度备受瞩目。它不仅一口气推出“原创文学版”、“网络版”、“少年版”三张新面孔,还创下三个“全国第一”:第一家网络文学选刊、第一个系统介绍网络诗歌的论坛、第一次将个人博客搬上文学期刊。然而就在近日,《芳草》杂志主编刘醒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年的“变”是不成功的,并对老牌文学期刊如何在困境中求变提出了新的看法。事实上,如今的《芳草》正在回归文学,而这一次回归能带来什么呢?
   
    “变脸”之名实难符
   
    这多少是个令人伤感的年代,特别是对文学期刊怀有感情的读者来说。好几家曾是国内知名的文学期刊,近段时间都悄无声息地关张或者改刊了。《海上文坛》最后一期杂志的封面所印的“当一切成为记忆”字样,流露着编者的伤逝之情。笔者在上海威海路上的一家书报亭里发现,零零总总百余种期刊杂志,不是时尚类就是生活类,不是新闻类就是体育类。当被问及有没有纯文学期刊时,店主一脸迷茫地反问道:“《读者》、《青年文摘》算不算?要不你自己看看?”结果,记者仅在角落找到一本《小说界》。
   
    面对生存危机,“变脸”的岂止《芳草》?几乎所有纯文学期刊都在想转型突围的办法。《湖南文学》从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摇身变成以《母语》为名的综合时尚杂志,《花溪》从青年文学杂志改版为以情爱为主题的女性时尚杂志。“变脸”还体现在与文学评奖活动的同时“露面”。先是《萌芽》亮出“新概念”大旗,将青少年群体召至麾下,使得刊物销量飙升,接下来迅速蔓延的竟是“一本刊物一个奖”的风潮。《人民文学》有“新人杯作文大赛”、《当代》有“文学拉力赛”、《上海文学》有“短篇小说新人大赛”、《天涯》有“短信文学大赛”……可是,真正能与主办期刊达成“双赢”的又有几家呢?
   
    坚守定位需勇气
   
    当中国纯文学期刊集体遭遇困境,坚守显然比改变更为重要。刘醒龙反复强调定位,在他看来,《芳草》网络版、少年版趋同网络,叫板时尚,显然就是定位失误的结果。纯文学期刊倘若走市场路线,就意味着要彻底放弃一些东西,而《芳草》这么多年来既然打着“文学”旗号,就应该强调文学性,讲求在文学界的影响。他的话流露出对《芳草》众多子版本的痛心。刘醒龙说:“文学不能用销量、金钱来衡量,它有自己的品格,告诉你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境界。”“文学不是泡沫或彩虹,不会转瞬即逝,而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让人在多年以后恍然大悟。”而《芳草》目前只在名家新作首发上“抢滩”,力保原创文学性。
   
    对于不少纯文学期刊面向市场求变的现象,另外一本老牌纯文学杂志《上海文学》社长赵丽宏则表示,盲目跟风只会使自己逐渐媚俗,最终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据他透露,《上海文学》目前每期的发行量虽然还很有限,“不过我们的刊物在读者中反响很好,这就够了!”“这么多年杂志始终坚持办刊初衷,一方面发表最好的作品,一方面培育新人,从未因销量、市场而刻意改变什么。”
   
    与时俱进要理性
   
    “守”也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时代在变,读者在变,纯文学期刊关键在于能否在与时俱进中守住文学的本质。刘醒龙一面强调《芳草》的回归不是陡然回到改版前,而是也有精良的策划;一面呼吁“不能为策划而策划”、“作品分量最重要”,这是他从《芳草》发展历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他提到《芳草》近期首推的“吉祥青藏”专号其实是先有作品才有策划,故而所选的12篇作品并非良莠不齐,而是无一不具直指心灵的效力。他也提到自己想推出“女作家”专号,但目前没有能够积累到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便宁可将计划搁浅,也不愿为了策划而放弃文学本质。经历了“变”的《芳草》而今变得更加理性:要在“变”中回归文学本真。“化化妆,打扮打扮,都不要紧,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只要本质不变,你还是你。”刘醒龙如是说。
   
    赵丽宏在谈及《上海文学》今年增设的5个专栏时,也提到这只是些“亮眼”的小改变,决非“变脸”。他介绍说:“刘心武的‘十二幅画’专栏,一文一画,讲的都是文坛旧事,首篇《兰畦之路》讲述尘封的女作家胡兰畦的个人遭遇,令不少中年以上的读者潸然泪下;韩小蕙主持的散文专栏‘惊鸿留痕’则着重推荐一些不为文坛熟悉却风格卓然的作品,如首篇《幻肢》的作者就是科学家……”他认同纯文学杂志也需与时俱进,同时也指出这种突破不能太过火,必须是在坚持文学理想基础上的改变。
 
  (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