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小团圆》:“张迷”态度难团圆

2009-03-25 12:36:11来源:文汇报     作者:

   

    张爱玲遗作解封面世引来众说纷纭——

    2009年伊始,沉寂已久的文学界突然冒出一个轰轰烈烈的关键词:《小团圆》。对于这部张爱玲最神秘的压箱底之作,“张迷”们发出了迥然相异的两种声音,一半是追捧,一半是抵触。“80后”领军作家张悦然在博客中坦言:“纷纷扬扬相关文字的热烈令我(对《小团圆》)心生叛逆。”一时间,似乎所有能“团”的“圆”都纷至沓来,偏偏评价上难以团圆。
   
    压箱之作:出场近百个人物
   
    《小团圆》系张爱玲遗作,她自1970年代创作至去世前,以自传体小说的方式道出那些尘封已久、面目难辨的过往。虽然她在遗嘱中清楚交代销毁手稿、不予出版,可时过境迁,终于被迫登台。2月23日,台湾版《小团圆》揭开面纱;2月26日,香港版《小团圆》宣告面世;4月,大陆版《小团圆》也将正式发行。16万字的《小团圆》,前前后后出场了近百个人物,每一个人物看起来都那么眼熟。评论家毛尖认为它“既是一次小说的团圆,也是一次历史的团圆,而在张爱玲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也在这里完成终极见面”。书中的九莉、蕊秋、楚娣、九林、之雍、燕山、比比等人分别对应着张爱玲自己及其亲人、恋人、好友。这些人物简直就是张爱玲笔下所有小说人物的华丽谢幕,白流苏、曹七巧、郑川嫦、葛薇龙等人挨个排队亮相。
   
    追捧者:自传成分坦率得惊人
   
    长久以来,张爱玲的私人生活尤其感情生活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团圆》的横空出世恰恰满足了人们对张爱玲的好奇。追捧者,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该书的自传成分。台湾作家袁琼琼认为:“这本书坦率得惊人,书里呈现的张爱玲是所有文学史料或她自己的文本里完全不曾被披露呈现过的。”对于执拗于索隐或是热衷于八卦的人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他们该有多么感谢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的“背叛”。
   
    一位网友坦言:“那些逝去了的人事,在再死一次之前,其实是在她的笔下再次活过来了。召唤那些尘封的记忆怎可能没有代价,她是在拿手术刀,逐寸逐寸地切割自己,然后以鲜血成书。这本书是她必须写的,因为有时候流血是救赎的唯一可能。”人们不可否认,《小团圆》到底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张爱玲世界。
   
    抵触者:大曝隐私直白得可惧
   
    日前,张悦然在博客中大抒对《小团圆》的抵触之情:“这场与张爱玲的团圆太热烈了,违背了张爱玲谆谆叮嘱般附在前面的那个‘小’字”,将太多的好奇倾注在故事的真实度上,定会影响甚至是损害对作品本身文学价值的正确评估。台湾大学的张小虹教授表示“拒买、拒读、拒评”《小团圆》,她认为该书的出版违背了张爱玲的遗嘱,在法律程序上是“合法”,但在情感道义上是“盗版”,只好用抵制的方式聊表对张爱玲写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抵触者纷纷表示,不愿意看到如此直白的张爱玲,简直到了可惧的地步;“粉丝”情愿在他人的笔下继续想象那个“这样高,怎么可以”的女人。

  (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