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周汝昌:白石丹青写雪芹

2009-02-01 11:27:36来源:    作者:

   

    绘画奇才白石老人敬爱小说奇才曹雪芹,这话不虚,下文有证。他们两人不仅可以分列为画家与作家,而且原属同行,因为雪芹工画,他的诗友们都曾咏及。
   
    “同行是冤家”,这话对古来贤者,是不适用的,相反,他们惺惺惜惺惺,相互思慕,彼此体贴,让人千载之下也会感动不已。即如,杜少陵对李太白,李义山对杜牧之,都是如此。至于老杜遥念宋玉之才之命,写出“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惘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这是何等崇高而诚敬的文化情感!我以为,若要讲说齐白石与曹雪芹隔代相望,洒泪相怜,不懂得中华古来文豪艺杰的人品性情,恐怕就会难以理解。
   
    齐白石画过一幅《红楼梦断图》,并题一绝云:
   
    风枝露叶向疏栏,
   
    梦断红楼月半残。
   
    举火称奇居冷巷,
   
    寺门萧瑟短檠寒。
   
    这画题咏的是曹雪芹既遭家难,无地存身,寄居于京师外城东偏僻的一座卧佛寺内,没有饭吃,把“点火做饭”当作罕有的“异事”!而当夜静更深时,半支矮蜡,独自撰作《红楼》,其情其景,入于白石笔下,何等奇致,可想而知。
   
    此图本是张次溪先生的藏品,后来不幸失去,痛惜无可奈何,遂请画家汪慎之先生为之补作,以慰怅恨之情。汪先生亦题以一绝,其句云:
   
    万叶千花倚画栏,
   
    红楼梦断惜春残。
   
    从来金蕊香多幻,
   
    玉骨堆成白屋寒。
   
    我幸存此绘并题的照片,也就成了不可再得的绝品了。
   
    张次溪,名江裁,东莞人,藏有敦诚挽雪芹七律稿二首(刊本只一首,故极为可珍)。编辑有《京津风土》丛书等传世,为人所称。又著《齐白石传》,内有一则佳话,亦世为罕知:白石老人曾言,一次,赴西安会友,在一筵席上遇樊樊山等诗家,座中有一旗籍人士,因白石谈及雪芹轶事,那位旗人便告诉他说:曹雪芹家遭巨变,穷困至极,后来与一李姓表妹为婚。张先生曾于来访时提及此事,要我以诗纪之。可惜如今已不知诗稿在否,诗句亦不复记忆了。
   
    齐白石如何会知悉曹雪芹的遗事轶闻?他说的那座庙靠得住吗?如此等等,都有人问过我,我自己也问过张次溪先生。据张云:白石爱看满洲八旗人的著作,曾向周作人借过这类书。至于庙,是白石亲自去那儿吊古作画题诗的,估计不会错。但我还是有疑问,因为北京城内外有三座卧佛寺:一是西郊的,正名在雍正时改为“十方普觉寺”,内有铜卧佛,是游览胜地。二是西城的鹫峰寺,俗称之为“卧佛寺”。三是外城的妙音寺,坐落在崇文门通往广渠门的路上,内供明代巨卧佛,木雕彩绘,环立十三弟子,最为名贵。而白石访古的地方正是这里,不是另外两处“卧佛寺”,但仍待确证。可巧后来发现了雍正时曹家获罪的档案,得知曹頫被抄家、逮捕回京时,眷口无家可归,方特“赏”外城蒜市口街之一处十七间半房的小院,以为存身之地。这么一来,问题解决了——原来,蒜市口街离妙音寺大约不过半华里,这就证实了曹雪芹幼年由南京随“犯官”父亲曹頫回京后即居蒜市口,他若出门散步走动,即可到寺,后来贫无可居之处,便想到此寺借住,暂安笔墨,这就一切合理通情了。
   
    上世纪60年代,我与张先生及其他友人访寻该寺,共有两三次。庙门内一株古槐,已枯。巨佛原殿已被拆卖,佛移至一小圆殿内,几乎难以容身。殿外卧一破石,洗刷后字迹立现,原来是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时所立。那年岁次戊子,距曹雪芹辞世不过四五年后的时光,而庙已重修,知雪芹在此之时,庙正处在最为敝破不堪的情况,而那年,宗室永忠也正题《红楼》三绝句,痛悼雪芹。
   
    看来,白石老人之所闻,完全有所依据,不过他只曾作画题诗,而未能写成文字,以致其余细节故事,我们便无福得知了。
   
    前些年,我又请冒效鲁教授夫人贺翘华女士补画了一幅《红楼梦断图》,她并从海外寻得冒先生早年应白石此图和韵诗手迹照片,皆已成为艺苑掌故了。今因汪画家补作久佚复现,即又用白石原韵续题二首,其句云:
   
    绛袖谁家倚画栏,
   
    西厢萧寺恰香残。
   
    落红红满芳溪水,
   
    无语东风怨夜寒。
   
    何须限笔划死栏,
   
    挥洒云烟纸又残。
   
    短烛有情同不睡,
   
    为他嘘暖为呵寒。
 
  (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