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参赛者的张悦然已为评委之一
有人喜极而泣,有人大声尖叫,有人连忙打电话向家人报喜……这是昨天发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揭晓仪式上的动人一幕。走过11年的新概念作文在10年前成功制造了“80后作家”概念,如今又全面迎来了“90后”小作者。不过,“80后”的标签虽已被“90后”覆盖,但年轻人的写作离新概念作文大赛倡导的“自由写作”和“新”还有距离。
入围本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的选手共210位,最后有60名作者获得一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中有6名参赛者来自上海。其他获奖选手来自全国各地,最为称奇的是,居然有4名一等奖获得者同是来自山东实验中学。同一所中学有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与不少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赛有关。
出题者:
切题选手不到一半
这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目是《你不可能在乎的声音》,出题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汪涌豪教授,“我出这个题目的本意是,这些出生于1990年代的年轻人内心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声音,我想通过这个题目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也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当然,题目也是开放的,可以写其他那些为人所忽略的声音或观点。”汪涌豪教授解释说,最后切题的作品不到50%,“遗憾的是,许多选手只是把预先准备的一个故事,改头换面地拿到了复赛考场上。不少新概念参赛选手把比赛看成了考试,而不是自由表达的心灵狂欢。”
作为出题者的汪涌豪教授在这些小作者作品中看到更多的是不足,“青少年现在流行阅读的是青春文学、穿越、盗墓、网络小说等,这些读物对这些年轻人的语言运用和思考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汪涌豪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思考、写作的类型化,类型化还表现在不少作品《读者》腔很浓,模仿‘刘墉’式写作——可能中学老师比较喜欢。从这个方面看,‘新概念’办了11年,但参赛者离大赛倡导的自由写作和‘新’还有点距离。”
阅卷人:
他们的阅读量不小
不过“新概念作文之父”赵长天从这些“90后”身上看到更多的亮点,“以前的小作者扎堆地写下岗、父母离异等话题,这些年轻人则大多写一些对物质生活的品味。而且我感觉他们的阅读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少。”
曾经的新概念参赛者,如今的新概念评委张悦然也表示,她在评卷时看到不少向卡夫卡、纳博科夫等作家致敬甚至戏仿的作品,“这说明他们的阅读量很大。而且我一度担心这些年轻人的语言可能已经被破坏掉了,我甚至还很担心在文章中出现火星文之类我看不懂的语言,但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运用得很好。”张悦然说。
虽然“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荣誉已经无法使参赛者直升大学或者给高考加多少分,但这样一个荣誉仍是高三参赛者们进入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名单的敲门砖。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获奖者在现场无法抑制自己的欣喜之情的原因。
当然参赛者中大多数是文学爱好者,编织着自己的文学梦,在200多名复赛参赛者中,最后有多少还坚持写作?8年前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张悦然是台下年轻人中的一员。虽然现在已经是一名比较成功的作家,但张悦然提到这些获奖的“90后”时说:“是否写作并不重要,但希望获奖能让他们离文学近一点。”
(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