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之后,作家都梁10月推出新作《荣宝斋》。和《亮剑》电视剧带动小说重出江湖不同,这回几乎是同步,《荣宝斋》电视剧也已经拍摄完成,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播出。
曾几何时,文学作品一直是影视作品的母本。张艺谋改编《红高粱》、央视版《四世同堂》、《蹉跎岁月》、《新星》,无不如此,都是小说火了,再被导演相中进行二度开发。但时过境迁,这种按部就班的商业模式早已不能引领潮流。自从王朔将为《编辑部的故事》撰写的剧本改写成小说之后,电视剧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郭敬明小说版《无极》的巨大成功极大地刺激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在此之后,更多的出版社选择在电影电视剧火爆之后,借助于它们的巨大影响力进行炒作,甚至是在剧本的基础上写作小说,这显然是一种讨巧的做法。
但是问题在于,电视剧小说能否让人满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电视剧和小说的叙述方式迥然有别,如果仅仅是利用它的故事,那么多少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如果照搬电视剧,则这样制作出来的图书,显然只能是一种快餐消费。也许忙碌的都市人正需要这样的快餐。因为正是电视剧在制造着都市中的童话,让有梦的年轻人更加相信梦想成真的可能性,相信都市中可以有丑女嫁帅哥的奇遇,相信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们面前,主人公会向他的女主角说:“爱你一万年”。韩剧取代日剧的偶像剧霸主地位绝非偶然。首先它将电视剧从日剧13集左右的经典集数拉长,虽然不乏灌水,却也灌得恰到好处,让谈情说爱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动人;其次就是大量美女帅哥的加盟,让韩剧成为韩国造星业的核心源头,运用一种日剧中早已屡见不鲜的故事模式,韩剧凭借其在音乐背景、道具服装、发型发式诸方面营造出的韩式浪漫氛围,让金喜善、元彬、宋惠乔等本土明星迅速上位,引领大众视觉趣味,其成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韩剧小说在中国的成功登陆当然和韩剧本身脱不了干系,在韩国方面是先有小说还是电视剧姑且不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读者对韩剧小说的期待当然是建立在对电视剧的想象之上的。于此看来,中国的电视剧图书不过是在效法他们的韩国同行而已。相对于洋快餐童话般的浪漫,中国电视剧不是弱智的偶像耍酷(比如《网球王子),就是沉浸在漫无边际的争吵之中(比如《中国式离婚》)。戏不够,吵来凑,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国伦理剧的金科玉律,几乎凡是《中国式离婚》这一类型的中国电视剧,就无法避免一场昏天黑地的争吵(《双面胶》由一部幽默小说转变为彻头彻尾的婆媳大战是这一立场的经典版本)。
韩剧的浪漫满屋和中国电视剧的斗争哲学,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央视八套狂播韩剧的初衷是不是为了感化大众家庭和睦不得而知,可是却从客观上反映出观众的一点需求,有人买单才有市场,收视率/销量才是硬道理。当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娱乐/图书界瞬息万 变,和后起之秀相比, 快餐的非经典化倾向导致它们也更快地被读者丢在一边,不推陈出新毋宁死耳!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