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摄影、文学和旅游爱好,由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京报集团读者走进“新承德”摄影、征文系列活动将于农历2010年6月30日至9月30日期间进行。在此期间,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不仅将组织部分京城读者分批走进承德,感受承德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而且征集读者以“新承德”发展和变化为主题背景的摄影作品和文字作品,主办方准备了丰厚的奖品和礼品,欢迎广大京报集团读者踊跃参与。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承德因“避暑山庄”闻名,在一般人眼中,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然而,承德又是一座新兴的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承德焕发出新的活力。
清朝作为塞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建设避暑山庄的选址,是经过各方面的权衡和选择,最后选定在今天承德避暑山庄的位置。首先,东北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是清朝的大本营。而入主中原后,北京作为首都,又成为新的统治中心。承德,正是作为老家和新中心之间的中间位置,好似一条扁担挑着新旧两个家,承德,就是扁担的中间。其次,清朝入关之后,“天花”作为当时还无法抑制的传染病,时刻威胁着大清皇朝的继承人们。据传,顺治皇帝就是死于“天花”,而选择了后世被称为神文圣武的康熙大帝作为顺治皇帝的继承人,主要原因竟是幼年的康熙皇帝,是罹患天花之后的幸存者。承德凉爽的气候,正可躲避天花的袭扰。
清朝入关之前,满蒙的同盟,一直是清朝立国的根本,笼络住蒙古上层,对于巩固满蒙同盟,安定大本营、大后方,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承德设立避暑山庄行宫,对于就近联络蒙古上层,不仅十分便利,而且也同时照顾到了躲避天花的需要。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承德距它被选作皇家行宫的日子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至今也没有发生变化。承德距北京仅200余公里,2009年9月京承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北京到承德已经是当日往返的距离。承德的巨变,承德厚重的历史人文文化,承德美好的今天,善良淳朴的承德人,还有那里的美景、美食都将成为本次活动中,读者镜头和笔下的良好素材。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