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云海染紫;波光粼粼,映照峤屿;游山入谷,抱红拥绿;远眺笔岫,直指蓝天……翻开Edward Stokes的摄影集 Hong Kong Nature Landscapes ,从一幅幅“风景画”,看到不一样的香港。Edward赞叹香港人只需数小时便可从石屎森林走进大自然,“就算每周去一次郊外,每次都可看到不一样美景”。
据香港明报报道,“Landscapes的中文翻译是山水,这词完美地形容香港”,爱研究地理史的Edward在香港长大,随父亲回到澳洲老家后,于1993年重回香港,自此醉心研究香港地势,搜集资料后,便背上20公斤重的摄影装备攀山越岭,于1993年至2003年从摄影角度寻觅香港“自然美”。
500相片精选80张
他早年出版 Hong Kong Wild Places 摄影集后,决心在500张相片中精选80张,以游记形式重新书写走访新界东北、港岛及离岛等的第一身经历,由天气、怎样攀上高峰、植物四季的变化,以至眼前的日夜影像,读者从字里行间恍如跟随Edward的步伐看山海云树,跟他一起流汗和疲累:“在七月中的炎夏,脚下都是湿的……我曾在这里迷路……”,文中加插乡郊历史及生态资料,结集成 Hong Kong Nature Landscapes ,于今年4月由香港保育摄影基金及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
谈到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Edward兴奋地翻开拍下印州塘的一页,“我记得用了一整天攀上这里,已累透了,于是铺了一张席便躺下,怎料突然听到两声……‘哼哼’﹗”,原来是赤麂的叫声,“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他惊叹如此人烟稠密之地,优美的大自然却近在咫尺,“从中环跑到郊外,乘巴士或小巴不足一小时便可,乘铁路亦很快抵达大埔……这是香港独特之处,短距离间可看尽两个最美的世界(城市及郊外)”。
除了容易到达,Edward指香港的郊野公园占全港四成用地,“这是非常罕有,即使在美国,郊野公园或只占3%或4%﹗我计划过若一周去一次郊外,走尽52周,每次都可走访不同的地方”。
中文版或11月推出
Edward认为,最重要是让港人认识,从而尊重大自然,因此正透过香港保育摄影基金筹款翻译中文版,“若一切顺利,中文版可于11月出版,但在香港筹款实在很困难”。
不过,他仍希望透过书本告诉港人,香港的自然美、政府仍有空间保护乡郊环境及透过书末的拍摄“贴士”,分享摄影大自然的乐趣。
多年研究香港乡郊历史、地理及生态的他,究竟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还是摄影家?62岁的Edward笑说:“我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透过镜头向世界说说香港的故事”。
(实习编辑:赵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