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艺术家们的偷窥癖……

2017-04-12 16:39:03来源:芭莎艺术    作者:

   
“偷窥癖”一直以来都被艺术家们有意或无意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种监视与窥探的心理状态促进了创造者和观众之间的亲密联系,产生难以言说的满足感。

1.jpg

  维吉《玛丽莲·梦露》,1950年


  “偷窥癖”一直以来都被艺术家们有意或无意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种监视与窥探的心理状态促进了创造者和观众之间的亲密联系,产生难以言说的满足感。


  私密的公开档案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在她的《论摄影》(On Photography)中写道:“摄影是一个享有特权的瞬间。”


2.jpg  Georges Dudognon《Greta Garbo in the Club St. Germain, Paris》,1950年


  摄影一直以来都有着无法言说的私密感,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抹去了时间和距离,呈现在不同人的面前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摄影师们在拍照时都有或多或少的偷窥意图,镜头在摄影师的眼前就像一层屏障,让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直视想要记录的画面。


3.jpg

  维吉《Audience in the Palace Theater》,1950年


  “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件很淘气的事情,这是我最为它着迷的原因。当我第一次拍照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这个行为是反常的。”—— 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


4.jpg

  哈里·卡拉汉《无题》,1984年


  摄像机作为记录装置,可以迅速地定格大量细节。无法记住的,亦或是语言无法记录的画面都能被直白地铺在照片上。由于照片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记录别人的故事和行为,摄影师们的“偷窥欲”就被更加放大了。




  沃克·埃文斯于1938年创作的“Subway Passengers”系列,是他在纽约的地铁里用小型隐藏摄像机拍摄的作品,记录了城市居民自然和不造作的日场生活。


  是否同意被相机记录的这个问题,在摄影这个艺术表现形式面前变得复杂了许多。1970年,日本摄影师吉行耕平(Kohei Yoshiyuki)用带闪光和红外胶片的相机记录了数对在东京的公共公园里性交的情侣。


7.jpg


  在这些照片里,观者可以直白地看到在黑暗中延展的私密感。照片里的情侣们、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陌生人以及未曾谋面的摄影师就像串通好的一样,观者的情绪也是如此——仿佛在和他们串通一气。


8.jpg


  在公共场所发生的亲密行为,是否等同于这些行为就理所当然地可以被注视、拍摄和偷窥?


9.jpg


  美国摄影师Arne Svenson于2012年创作的摄影系列“The Neighbors”一经展出就受到了观众的质疑。摄影师躲藏在自己曼哈顿的公寓里,透过窗户拍摄并记录他邻居们的日常生活。


10.jpg


  这组摄影作品利用窗沿的网格,让画面充满规则以及平和感。玻璃传达出的朦胧给予了照片一定的张力和戏剧感,你甚至可以看出艺术家在试图用镜头模仿德拉克洛瓦和维米尔的著名画作,整个系列表现出满满的古典现代感。


11.jpg


  这组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引起了观者的思考:这究竟是艺术还是对隐私的侵入?如果两个都是,那么前者是否可以证明后者是合法而合理的?


12.jpg


  不出意料,这组作品中的两位邻居起诉了Arne Svenson。然而,法庭判定Svenson的作品是不需要被批准才能进行拍摄和售卖的,摄影师称这项裁定是“代表了所有艺术家权利的胜利”。


13.jpg


  “我不是将邻居们当做可以识别的个体来拍摄,而是将他们看作人类这个群体。我认为在目标无意识被拍摄时呈现出来的感情才是最真实的。”




  偷窥与艺术


  禁忌的魅力吸引和启发了无数艺术家和摄影师,艺术中偷窥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工艺革新之前。


17.jpg

  威廉·埃蒂《The Imprudence of Candaules》,1830年


  数以万计的艺术作品都在满足着人们对事物隐藏面的好奇心,创造者和观众都享受着画面中传递的亲密感和神秘感。


  法国艺术家Anne-Laure Maison认为夜晚中窗户里透出的灯光在传达各个家庭不同的故事,受这些光影和窗户的启发,她创作了代表光影和幻想的拼接画。




  这些被照亮的碎片悄无声息地暴露了人们生活的隐私面。艺术家说:“当我注视这些窗户的时候,我会给自己讲故事。我记录下这些亲密的瞬间,然后用我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起整个画面。”她称自己为“给夜晚赋予新的意义的活跃的偷窥者”。


  美国艺术家维托·阿孔西(Vito Acconci)的摄影作品系列“Following Piece”也传达了艺术家偷窥的快感。1969年某个月的每一天,阿孔西都在纽约街头跟随并拍摄随机的行人。


20.jpg


  法国作家及艺术家苏菲·卡尔(Sophie Calle)也有大量的作品在阐述着她的偷窥本能。1981年,为了记录旅行者们的日常生活,她故意在一家酒店担任女仆的工作,并创作了“The Hotel”摄影系列。




  坐标纽约和首尔的Nameless建筑工作室2009年的建筑项目“Hotel Voyeurism”,是一个有多重结构和层次的建筑,给人们提供了偷窥与被偷窥的空间。




  艺术作品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心理状态,也是因为一直以来观者从中汲取的满足感,这种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会持续在艺术和生活中延续。观众在指责艺术家们的同时,却也忽略了自己的偷窥本能。


  特纳艺术奖得主马克·瓦林格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展示了自己的装置艺术,他请来了六位名叫狄安娜的女子轮流在浴室洗澡,而观众在隔壁房间透过小孔进行偷窥。


25.jpg


  许多慕名而来的观者一走进美术馆大门便直接问工作人员:“那个偷窥的东西在哪?”而这些观众,直接忽略了摆在旁边的提香的作品。


26.jpg  马克·瓦林格的装置艺术灵感来自于大师提香的三幅经典作品。


  我们每天的日常也被偷窥与被偷窥所充斥,社交网络让我们无时不刻在“监视”别人的生活。我们在偷窥中获得快感,又双手供上我们的秘密和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知道关于别人的一切,也生怕别人不知道关于自己的一切。我们究竟是捕食的蜘蛛,还是被困的猎物?


  (编辑:安莹)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