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上海有这么多鸟!”就在赴崇明的游客纷纷抱怨“连鸟影子都看不到”时,人民公园日前举办的“南汇东滩生物多样性摄影展”,却让市民重新认识了每天身处的这座城市。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在上海,就有这么一批野外观鸟者,他们自发形成了“环保志愿者”队伍,携手保护上海400多种鸟类,抵御猎捕“天灾”。
观鸟,人鸟距离200米
扛着几十斤重的照相器材、穿着专业的野外运动服,一批“野外观鸟者”三五成群奔赴崇明、九段沙等湿地。“野外观鸟”,已悄然成为沪上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
海正值鸟类“西伯利亚至澳大利亚”迁徙航线的中转站。“每到上海的冬天,就会有一大批西伯利亚的野鸟飞到上海‘中转补给’。”上海野鸟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转补给”意味着下一次起飞就是“直飞”中国南部或澳大利亚,因此在上海期间,它们总是不停地在外觅食,补充能量,而不会慵懒地躲起来“睡觉”,这让冬季的上海成为观鸟的好季节。
于是,冬日上海的野外,出现了一群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钻进树林,或“潜伏”在湿地外的海岸大堤上。“别以为你到了崇明、浦东,鸟就待在那里等你去看,为了不惊动鸟群,人鸟起码得有200米的距离。”
观鸟得有“鸟运”
有意思的是,观鸟圈特别讲究“鸟运”,运气好的一眼就看到一只濒危鸟种,运气不好的蹲点半天也没有斩获。去年冬天,野鸟会成员国静第一次参加东滩观鸟,一眼就看到一只红喉潜鸟。“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圈子里戏言,只有‘菜鸟’才能看到稀有鸟。”
论及观鸟点,痴迷者往往是跟鸟走。刚去盐城跟踪过丹顶鹤的“快乐飞鸽”(网名)告诉记者,观鸟人一般通过全国鸟友建立的“鸟网”获得鸟类情报。在上海,几大出名的观鸟点有浦东(原南汇)、崇明、九段沙。以南汇东滩为例,共记录到鸟类249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6种。
当然,观鸟也并非一定要到户外。在国外,观鸟作为一项时尚,即使是家庭主妇,也会在自家厨房掏出望远镜观鸟。“在上海的小区里,也能看到乌鸫、白头鹎等留鸟,当然,公园里就更多。”就在摄影展设摊间隙,鸟会志愿者已经在人民公园看到了十几种鸟。
“自然的钥匙”请细心呵护
不过,就在市民纷纷赞叹“原来上海有这么多鸟”时,鸟会成员也在担心——郊区捕鸟不断。“捕鸟者往往在湿地旁竖起高高的细网,鸟儿不明就里一头撞进,就被缠住,更有甚者,向水滩投毒,鸟一吃即死。”姚力告诉记者,剧毒农药几角钱一包,捕鸟者一天就可捕鸟上百只。
事实上,让鸟会成员担心的不光是鸟群的安危,还包括当地植被、生物链等生态环境。鸟又被称为“自然的钥匙”,在上海,一个湿地往往就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标本。去年,上海野鸟会就以南汇东滩湿地项目成功申请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小额基金,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自身。[NextPage]
野鸟会成员希望,本次在人民公园举行的摄影展能成为“引子”。明年,他们打算携手上海高校、中学以及社区,组织多场户外观鸟,让市民领略钢筋水泥丛林以外的“生态面貌”。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