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文与视频转自一条(yitiaotv)
“人们总是乐于看建筑家居杂志,看富人们住在500平方米的豪宅,但那不是我们的现实。我感兴趣、并且记录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
迈克尔·沃尔夫拍摄的香港密集高楼照片,曾震撼了无数人的眼球。
今天,我们来听听他讲述为何要拍这组照片,因为,背后的故事更震撼!
我是迈克尔·沃尔夫,我出生在德国。
我曾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欧洲和美国工作过。1994年搬到香港居住,一直到现在。从1994年到2003年间,我总是忙着在外地拍摄,回到香港就是编辑图片,没歇两天马上又进入下一份工作。
一切的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4月。
SARS禽流感侵袭香港,很多人死去。有一天,我儿子放学回家对我说,爸爸你知道吗,我最好朋友的父亲昨天去世了……我的妻子当时完全崩溃,她说,“我要离开这,回德国去!”
这一走可能再也不回来了。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在香港已经生活了9年,我却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她。我竟然从未拍摄过这个惊人的不断变化的城市——我感到内疚。
我对妻子说,你和Jasper(我的儿子)走吧,我要留在这里,我要用我看这个城市的方式来拍摄它。
那时候所有的事物都异常沉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口罩。但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独特地看香港的视角——香港密集的高楼大厦!
如果你看着这些照片,会发现它们有一个特定的表现手法:画面中你看不见地平线,看不看天空。
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可能5倍大,可能20倍大,甚至100倍。我通过这些画面,创造了一种对大都市的隐喻。
我不惧怕SARS,我每天早上6点出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一直走到傍晚6点,然后带着胶卷回到暗房冲印。
这些巨大的没有边际的楼宇、不断重复的图形,当你仔细看时,会发现窗户边挂着很多小件的衣物。然后你会想象成千上万的窗户,每扇窗户后面都住着一户人家,想象他们如何生活……
除了高楼,我还对高楼背后的小巷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
香港的街道是异常繁忙的,但当你一旦走进后巷,世界就完全安静了。
在世界其他许多城市,如柏林、纽约、圣保罗,我从来不会走进一条后巷。
因为这些地方的巷子有一种危险感,你知道人们可能躲在某处,可能会抢劫你。
但香港的后巷不同,这里,就是人们稍作休息的一个地方。总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多拍拍后巷的人呢。我说,没有必要,我觉得他们用的物件所留下的痕迹,透露了更多。
后巷的狭小意味着每一寸土地都必须发挥作用,这里是最佳储物场所,一个工人、普通人存放工具的地方。
我在这里,发现了普通市民面对现实生活,所做出的无穷的适应和创造能力。
后巷之如何晾晒拖把。
后巷之如何晾晒手套。
后巷之如何存储鞋子。
后巷之座椅的临时解决方案。
后巷里充满了修修补补后又能发挥新用途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在别的城市只会沦为垃圾,临时椅子就是这样的东西。
所以当我看到有什么特别有趣的物件时,我开始收集它们。比如我对凳子进行了大量收藏,有超过一百件了,我总是会跟人们做个交易,一般付给他们500港币,这是挺大一笔钱,但对我来说,这些东西是无价的。
后巷成了我最爱的步行穿梭香港的地方。我从2003年开始拍,最近又拍了一次,每次我都能找到新的没见过的东西。
政府最近其实已经对13条香港后巷进行了整治测试,现在这些巷子完全变得枯燥乏味,没什么特别的了。我觉得有一件事真的特别特别适合摄影,就是记录。记录香港那些主要在城市翻新中逐渐消失的东西。
我把它视为自己的一种使命。
(编辑: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