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维斯瓦,“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系列,2016。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密斯托拉风(Mistral),法国南部及地中海上干寒的西北风或北风。夏季的阿尔勒,风声强劲,唯独在7月的第一个整周,即“第47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开幕周期间,艳阳高照,热浪翻滚。
法国小城阿尔勒曾是罗马时代整个欧洲的文化首都,圆形斗兽场、剧院、修道院遗址散落古城,罗讷河边的浴场一度迎接驳岸的贸易商人。南方明丽而纯净的光线,又吸引了像梵·高这样追寻色彩的画家,《星夜咖啡馆》等多幅代表作在阿尔勒仍有迹可循。
在建中的Frank Gehry 创想的阿尔勒当代美术馆。图片:姚瑶
如今,阿尔勒拥有创办于1970年的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摄影节,被誉为世界摄影之都,同时,开馆三年不到的梵高基金会(美术馆)和在建的由Frank Gehry 创想的阿尔勒当代美术馆,更为古城增添一份当代旨意。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萨姆·斯道兹。图片:Photo: LUTZ/VU, via Le Figaro.
这是阿尔勒摄影节新总监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u)上任以来操办的第二届盛会,他尤其善于探索摄影与音乐、电影之间的边界——之前在上海接受面对面采访时,他也聊起过作为独立策展人期间筹划的几个展览,如爵士唱片封套展,费里尼《八又二分之一》电影片场的珍贵彩色影像展,亦或卓别林影像档案展,均是跨界之作。
非洲成焦点,“发现奖"颁给乌干达女摄影师
“Syrcas"系列作品,《To Travel: I Was Talking to Him About the Film that We Are Going to See When the Telephone Rings》,1993。图片:Courtesy of The Maud Sulter Estate and Autograph ABP.
当代艺术与摄影对非洲大陆的关照持续体现在阿尔勒摄影节的展览目录中。阿尔勒凯撒酒店旁的小教堂里,华丽而肃穆的穹顶和四周精致的神龛构成的庄重空间中,展出了Maud Sulter的图像拼贴系列作品“Syrcas",将非洲与欧洲文化的碰撞直观地展现出来,将冲突、矛盾和火花可视化。
“非洲流行文化"中的Malick Sidibé的作品《Look At Me!》, 1962。 图片: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agnin-A Gallery, Paris.
在以支持和嘉奖纪录片和纪实摄影为旨意的Manuel Rivera-Ortiz基金会会址的三层小楼中,生于瑞士的非洲裔摄影师Dominic Nahr记录了一个新国家——南苏丹国的诞生,其戏剧性的独立过程充满希望、恐怖与绝望。
Dominic Nahr的作品,一位石油工人正在油田工作,该地区刚刚经过空军轰炸。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无独有偶,备受瞩目的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Discovery Award),今年的得主萨拉·维斯瓦(Sarah Waiswa)亦来自非洲乌干达。她以充满女性气质的影像风格讲述一个颇为悲戚的故事“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Stranger in Familiar Land)。一位患白化病的非洲女性在镜头前袒露自己的恐惧、忧虑与温柔。
萨拉·维斯瓦,“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系列,2016。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坦桑尼亚,出于对白化病的无知,患者被认为具有某种魔力,因此遭到歧视、迫害甚至杀戮。画面中,典型非洲人种面部曲线的头颅却覆以苍白的皮肤,她用假发辫交织自己金色的头发,在浅粉绿色的连衣裙衬托下,头顶出三坨紫色的云。展览现场,白化病女性的肖像与她的个人物品并置展出,令人印象深刻。
萨拉·维斯瓦,“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系列,2016。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融合了萨拉·维斯瓦之前的肖像和时尚摄影的实践,成就了一组超越该主题刻板印象的非凡之作:时髦的造型、出人意料的用色以及女性特质。对于这个项目的初衷,萨拉告诉我们:“我希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非传统的方式提升公众对白化病的认识。"
萨拉·维斯瓦,“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系列,2016。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首届“集美-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得主福建女摄影师朱岚清关照故乡东山岛的作品《负向的旅程》,亦在阿尔勒摄影节Grande Halle展厅的重要位置展出。
Yann Gross,《热带丛林秀》在阿尔勒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
全新摄影书单元,中国身影不罕见
去年夺得摄影节“样书奖"(LUMA-Rencontres Dummy Book Award Arles 2015)的Yann Gross如愿出版了摄影书《热带丛林秀》(The Jungle Show),并基于此带来了一个不拘一格的摄影展:亚马逊流域热带丛林被遗忘的部落和全球化的故事呈现在若干体积各异的立方体的表面,它们或堆叠、或并列,共同构筑起一个可以穿行其中的影像空间。
摄影书愈渐重要,在阿尔勒摄影节的版图中,摄影书相关展览、活动的分量也有显着拓展。
全新的摄影书单元Cosmos-Arles Books现场。图片:姚瑶
阿尔勒摄影节首次征用一所中学的旧址,并将之命名为“密斯托拉风"。在这里,全新的摄影书单元Cosmos-Arles Books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50余家摄影与艺术独立出版机构,篮球场上支起的白色帐篷里。
这里既有已经“成名"的出版物(有的售价可能已经翻了好几倍),也有新晋艺术家带着自己首本摄影书参展。擦肩而过的,净是摄影师、出版人、策展人和编辑。展有“日本妖怪岛"(Yokainoshima)的法国摄影师Charles Fréger亦在“密斯托拉风"采购了十几本摄影书,充盈自己的书架,对他来说,它们是“每次项目准备工作时重要的参考"。
全新的摄影书单元Cosmos-Arles Books现场。图片:姚瑶
令人期待的是,除了自2002年以来设有的“样书奖",今年阿尔勒摄影节新增“年度摄影书"奖项(The 2016 Book Award),品类更加细分:“作者书奖"(The Author's Book Award)的概念类似于作者电影,“历史书奖"(History Book Award)重在褒奖摄影史研究或有社会档案意义的相关书籍,“摄影与文字奖"(Photo-Text Award)倚重探索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全新的摄影书单元Cosmos-Arles Books现场。图片:姚瑶
Grande Halle展厅一方,浩浩瀚瀚地展出了以上三项摄影书奖的700余部入围作品,其中包括从事当代摄影创作35年的中国摄影师莫毅的首本正式作品集《莫毅 1983-89》,由日本东京禅画廊出版,用莫毅自己的话形容即“小巧而大气";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出版的《杨福东》作品集铂金印相亦入围参展。中国年轻的摄影创作者石真在2015年完成的手工书《我曾拥抱夏日黎明》被提名“摄影与文字"类别,其灵感源自一本偶得的19世纪60年代的老相册,书中巧妙地结合了她的摄影作品、老照片、文本甚至迷你的装置作品。
中国摄影师莫毅的首本正式作品集《莫毅 1983-89》。图片:致谢艺术家
战争之殇阴云不散
就在阿尔勒因密斯托拉风取消国庆烟火表演的当晚,尼斯的英国人大道上,一辆疯狂的卡车将观看烟火的法国民众和外国游客如保龄球罐一样一一击倒、碾压,袭击再次将“伊斯兰国"的恐怖主义行为与欧洲安全局势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战争与冲突一直在继续。"以战争通讯员为职业开端的法国摄影师Yann Morvan告诉我们。他在本届阿尔勒摄影节的“战争之后"单元,展出了新近完成的重大项目“战场"(Battlefields)。熟读历史的他,温习了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役,并身体力行地前往寻找这些战争遗迹,拍摄了世界各个角落的战壕、防线或者难以辨清痕迹的荒原,足迹遍布欧洲、美洲、亚洲。中国的长城作为着名的防御工事成为旧影院改建的Le Captole展厅的主视觉。
Yann Morvan“战场"系列, 2014。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本届摄影节,亦为战地摄影师顿·麦克库林(Don McCullin)献上大型回顾展,以致敬他的勇气与悲悯。与阿尔勒市政厅紧邻的圣安娜教堂,从来都是“终身成就奖"似的荣誉所在,此前在此展出的摄影师包括长期拍摄吉普赛人的Josef Koudelka(2012),智利国宝摄影师Sergio Larrain(2013),抑或毛泽东的官方摄影师侯波与徐肖冰夫妇(2003)。
顿·麦克库林,《Early Morning, West Hartlepool, County Durham》, 1963。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Hamiltons Gallery, London.
在此举办的麦克库林的回顾展,既是摄影史、人类社会史,也是他个人的历史:他拍摄与自己同样出身的英国社会底层,在见证杀戮与残暴之后,他拍摄风景以疗愈自我,而面临叙利亚战局,他又以高龄奔赴战场……“我只想持续地工作、拍摄记录,不然我能做些什么呢?等死?"阿尔勒摄影节开幕周最后一天的放映晚会上,他在聚光灯下与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对谈时语气平静地说道。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