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荣 章蔡斐
中国报业在新闻图片事业上虽有显著的变化,但仍然缺乏图片编辑专业人才,而其体制内环节与原因,又是一个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循环机制。
从表面上看,要破解这样一个“不良循环机制”,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比如,单刀直入改变目前摄影记者占领多数图片编辑岗位这样一个编制环节,似乎能够解决问题,但却又于事无补。因为,缺乏真正的图片编辑专业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新闻单位(报业集团)的从业人员包括各级领导都没有真正全面地认识“什么是图片编辑”;二是学校相关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长期以来重“摄影”轻“编辑”,导致“输血不足”。
图片编辑不等于摄影记者
在国内众多报业领域,图片编辑与摄影记者界限不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胡颖认为:一个成熟的图片编辑的作用大于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应该是摄影报道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
整个新闻摄影作业的基本流程,就好比一个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图片编辑是相当于产后部分,但同时也参与产前和产中的工作,不过这仅此是参与。实际上,在新闻摄影作业流程中的“生产力”体现在图片摄影上往往是强大于图片编辑。这种新闻摄影作业“流程”的失衡,恰恰背离了现代媒体新闻产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图片编辑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目前,图片编辑大多只能以摄影记者转变而来,以“人定”的形式存在,而非“法定”。往往是因工作中包含图片编辑的职责而被称为是图片编辑,例如摄影部主任甚至也有摄影记者直接担任图片编辑“自拍自编”。
华盛顿邮报的图片编辑玛丽女士认为:优秀的图片编辑应该能够平均分配好新闻线索,让每个记者能够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同时还需要了解每个摄影记者的性格,考虑他们的亲和力,强调派遣最合适的记者前往采访拍摄他最习惯采撷的新闻,扬长避短。
如果图片编辑同时担当摄影记者,或者还要对前期的新闻工作进行管理,并要处理与多层面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把份内事做到最佳。因此,这就要求图片编辑“有所为,有所不为”。换句话说,图片编辑是需要有较好的读图能力,但未必亲历亲为、拿起相机参与现场摄影,他可以不擅长现场摄影,但要读懂读好现场来的图片。
[NextPage]
非专业图片摄影编辑的素质缺陷
新闻图片编辑应该包括即时新闻图片、专题报道图片(组照)、背景配稿图片以及版面插图等多种门类的编辑。从目前图片编辑现状来看,尤为缺少专题图片(组照)和版面插图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需要良好的图像思维能力、视觉艺术美感与视觉文化素养的门类上,从摄影记者转变而来的图片编辑往往难以驾驭。有时,摄影记者往往对自己拍摄的好图难以割舍,但版面不是优秀图片的展示台,既然是“组图”,就要挑选适合版面的最佳图片,要有较强的版面意识,还要在排版上运用诸如“留白”之类的视觉设计技术。版面上图片的摆放涉及到一个视觉美感的问题,这就要求图片编辑要懂得视觉传达与设计方面的素质。
视觉传达与设计不仅仅包含实用艺术的能力,还蕴含人们视觉上的心理需求。它主要体现在:对大图版面的图片选择与比例控制,对版面插图的视觉把握与概念创新,对组图版面的留白技巧。
图片编辑对图片的选择和对版面占有比例的掂量是做好版面的两个关键。若掌握不当就会出现两个后果,一个是图片本身的素质就会让人产生浪费空间的感觉,这就需要图片编辑来衡量什么图片具备了大图出版的资格;另一个是视觉拥挤感,若不能掌握图片与文字的比例关系和留白技巧,往往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视觉太过拥挤的感觉,所以视觉不仅仅是衡量图片的标准之一,在版面上的视觉舒适度更为重要。同时,对于图片故事和专题组图,同样要把握好留白技巧,让读者第一眼看到版面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体验到视觉轻松感。
巧妙地运用视觉设计,以形象的画面语言来突出主题,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然而插图元素在版面上的运用,大多还停留在漫画形式的插图,图片编辑在插图的运用上还存有相当大的空间。
此外,在专题组图和图片故事上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和讲故事能力,就少不了良好的文学修养。有时,一个具有优秀文学素养的图片编辑为图片加上适当的小标题,往往对一幅简单普通的新闻图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2009年2月10日的今日早报头版一幅醒目的新闻图片——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发生大火的央视新大楼的北配楼。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图片的大标题“央视烟花劫”。当日,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则新闻的图片,今日早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巧妙的地方在于为图片配上的文字标题深化了画面主题。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图片编辑少不了在视觉心理学上的素养,能够掌握一般读者的心理需求,相应做出适当的图片选择。报纸是一种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要引领读者的文化媒体,太过迁就读者最终就会导致报纸毫无编辑意图。
总之,图片编辑不仅要有优秀的视觉传达与设计理念、文学艺术修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视觉心理学方面的素质,这些就是由摄影记者转变而来的图片编辑的缺陷所在。
图片总监就是“大图片编辑”
图片总监是图片“生产与销售”环节的负责人,从纸质媒体需要角度出发对摄影部提出图片要求,对摄影部的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图片总监相当于整个报社的大图片编辑,这个岗位是连接沟通摄影部—“采”与版面—“编”之间的桥梁。
图片总监就如同报纸的副总编辑(分管图片),也是报纸在图片上的灵魂,需要有实质性的职责与作用。深圳特区报和嘉兴日报的图片总监之所以承担这个职责,全是总编辑的个人意图,是个人给予的权利而没有一定的“法制”保障性。这种“人制”中的图片编辑(总监),职责与作用完全取决于上级的意图。
必须着手建立图片编辑制度,将报社图片编辑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用制度化作出“刚性”保障。这除了需要设立图片总监来分管图片,还需要成立一个视觉采编中心,将新闻摄影的整个流程框架建起。
这个大致的框架结构应该是:摄影记者—拍摄记录即时新闻图片以及拍摄版面插图;图片编辑—选题策划、统筹采访、版式设计;视觉采编中心—将摄影、图片编辑、版式设计、后期制作等所有视觉传播元素集中于这一部门,按统一的流程完成视觉制作;图片总监—大图片编辑,整个新闻摄影流程及图片编辑产品的负责人和把关人,站在足以把握和统筹一切的高度来做工作,能抓住要害。
必须要在以“刚性”保障的图片编辑制度中建立完整的框架体系,将“人制化”的图片编辑制度“法制化”,才能使得各个岗位不形同虚设。
图片编辑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图片编辑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学校的教育上,应该一改以往重“摄影”轻“编辑”的教育模式,从新闻学、图像学、视觉美学、文学修养、心理学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培养图片编辑人才。
从目前有些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看,笔者以为主修“视觉艺术设计”专业比起单纯从主修“新闻”或“摄影”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更为适合图片编辑这一岗位。据前所述,图片编辑需要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这和良好的视觉美学素养以及视觉传达与设计能力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目前一些学校的“新闻传播 ”或“图片摄影”的专业架构和课程设置中,是一个薄弱部分,这就造成了这些看似“对口”专业里出来的学生难以真正胜任图片编辑之职,担当起现代传媒传播的重任。为此,改革和完善这些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重视和加强视觉美学、视觉传达与设计等薄弱环节的教学,这是图片编辑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