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这一天,一个注定要被铭记的日子。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顷刻间,山崩地裂,生灵涂炭。地震涉及甘肃10个市州的70个县区,129万户、526万人受灾,366人在地震中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507亿元,受灾情况仅次于四川。
一年后的这一天,由甘肃省地震局、省摄影艺术家协会、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暨陇南灾区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在甘肃省图书馆开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省政协副主席侯生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瑞民等领导观看了展览。展出的图片真实地还原了地震发生后灾区的第一现场,讲述了陇原儿女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故事,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发社会各界重建美好家园、促进甘肃发展的信心与热情。摄影展将于5月15日结束。
“ 再现历史瞬间,让人们记住历史,从而进一步弘扬甘肃精神,搞好灾后重建,建设美好家园!”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在仔细观看了每幅照片后如是说。应该说,在观看这些图片的时候,陆武成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切身感受,因为一年前的这一天,地震发生后,时任副省长的陆武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亲自“挂帅”第一时间赴陇南灾区一线指挥我省的抗震救灾工作。摄影展开幕仪式结束后,陆武成接受了记者专访。
照片将我们带回了一年前
“这些照片真实反映了陇南遭遇地震后最早的状况,也是我们最早看到的情况。今天看了摄影展上的照片,心情依旧很沉重。这些照片又一次把我们带回了一年前的今天。”陆武成说,这一天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也是全国人民悲痛的一天。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当时,我感到肩上重大的责任。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没有任何准备,随便拦了辆车就去地震局。”地震发生25分钟后,时任副省长的陆武成直奔省地震局现场指挥部署工作。
当日下午4时左右,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以陆武成为组长,地震、公安、交通、卫生、电力、通信等厅局领导组成“甘肃省抗震救灾工作组”赶赴灾情最严重的成县。“经过43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晚上1点多到了成县。尽管很多人都没有吃饭,但到了灾区立即到当地医院查看伤员救治情况,看望受伤人员,慰问抗震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受灾群众,转达了省委、省政府和陆浩书记、徐守盛省长的慰问。”
陆武成回忆说,在一个宾馆的会议室里,连夜召开了抗震救灾会议,听取陇南市、县两级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就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开会时,6级以上余震不断,房子一直在摇晃,应急灯忽明忽暗。让我感动的是,每个人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如何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看到工作组,就看到了希望!
[NextPage]
“看到我们,就看到了希望!”陆武成说,当时,灾区的余震不断,路、水、电、通讯等都中断了,到处是残垣断瓦和无家可归的群众,还有人在地震中丧生,灾区群众陷入了无限的悲痛和恐慌之中。“工作组的到来,稳定了人心,鼓舞了人们抗震救灾的士气。所以,工作组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给受灾群众带去省委、省政府的亲切慰问,给抗震救灾一线的所有参与者鼓劲加油。”
“在陇南灾区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作为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陇南地区总指挥,严格按照省上的要求,认真开展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抗震救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另外,陪同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实地察看灾情。”
医院、广场、救灾现场……都留下了抗震救灾工作组忙碌的身影,更为重要的是,全省及时得力的抗震救灾工作极大地增强了陇南人民战胜灾难的勇气和斗志,更加坚定了他们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地震致宝成铁路徽县嘉陵镇段山体大面积滑坡,109隧道被塌方掩埋,火车起火,嘉陵江被堵。陆武成赶到这里时看到,机车在熊熊燃烧,40节油罐中的12节500吨航空煤油随时可能燃烧爆炸。
“109隧道是物资入川的重要运输通道,这是一条生命线。情况万分紧急,我当时现场办公,迅速协调解决了109隧道抢险队急需的20000个编织袋和一批特种炸药。”提及此,陆武成欣慰地说,解决了抢险队的急需物品后,109隧道的抢修任务提前完成,也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保障。“这是抗震救灾工作中重要的一笔,当时四川方面根本顾不上,如果我们不伸出援手及时解决抢险急需物品,其后果不堪设想。”
地震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经过一年时间,灾区人民增强信心,团结一致,积极投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回头来看,在这场大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党和国家经受住了考验,同时,也增强了党和国家的凝聚力。”陆武成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下,有省直部门、兄弟市州、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和全力援建,以及灾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地震灾区一定会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
当然,地震带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它增强了我们防震、抗震的意识,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好,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