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从三幅“炊烟”图看中西灾难新闻摄影理念的差别

2009-04-23 10:55:0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前不久揭晓的第52届“荷赛”获奖作品中,《深圳晚报》摄影记者赵青的《四川大地震幸存者》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二等奖。这幅表现汶川地震废墟上升起炊烟的图片受到“荷赛”评委的青睐,并非偶然。

  就笔者所见,大地震第4天,2008年5月16日路透社就编发了“炊烟”题材的照片。摄影师REINHARDKRAUSE拍摄的这张照片上,房子已经没有屋顶了,残垣断壁旁是往日的灶台,一位妇女正在做饭。她身边依然放着平日里的生活用品,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还有四川人走到哪儿都离不开的泡菜坛子。这些生活用品虽然露天摆放,却依然整齐有序。女主人带着口罩,但却依然如往常那样从容……
 图一 美联社炊烟

  在刚刚经历了八级地震的灾区,这是怎样的一种希望、怎样的一种顽强、怎样的一种不屈不挠、怎样的一种百折不回的悲壮啊!这个时间看到这样的场面,任何人都会在这“炊烟”中都会受到莫大的鼓舞、莫大的激励和莫大的振奋,感受巨大的生命的力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里有“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句。是啊,一切希望都孕育在“餐饭”之中,“努力加餐饭”就是在灾难面前最积极的生活态度,真正可怕的是“不思茶饭”,那才是真正的绝望。废墟上的第一缕炊烟,是灾难中一切希望的起点。

  “炊烟”图,让人在死亡的废墟上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几天前的汶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几天后的汶川,生命又是如此的顽强。因此,路透社这张照片第二天就上了海外许多报纸的头版。5月17日的巴西《圣保罗州报》头版甚至以六分之五宽的版面发表这张“炊烟”。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