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这些热词定格不同群体的2023记忆

2023-12-25 21:26:20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前不久,哔哩哔哩年度弹幕出炉,一个“啊?”字,今年B站用户发送超1320万次,可抒发惊叹,可表达不解,可举重若轻。

北京“汉语盘点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主办方供图)

  临近岁末,上海《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分别推出年度十大流行语,北京“汉语盘点2023”年度字词日前揭晓,《牛津辞典》《剑桥词典》《韦氏词典》等海外年度热词纷纷出炉……年度流行语、热词、弹幕等汇成了鲜活的时代表情,映射着斑斓社会生活图景。

  与此同时,高速翻滚、泥沙俱下的语言洪流里,许多被高频提及的热词,更多地扮演“社交货币”或“情绪出口”。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者车飞告诉记者,不少热词是对人类需求、青少年文化和全球事务关切的映射,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流行语创造使用主力军——Z世代等青年群体的集体情绪,以更加理性思辨的态度看待并有所引导。

 “短视频基因”热词,丰富语言生态

  前不久,哔哩哔哩年度弹幕出炉,一个“啊?”字,今年B站用户发送超1320万次,可抒发惊叹,可表达不解,可举重若轻。从短视频高频弹幕,到“多巴胺穿搭”“特种兵式旅游”等,不难发现,多个流行语都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萌芽、火爆并破圈层传播。

  比如“特种兵式旅游”指大学生试图用最低的经济成本,挑战时间与体力的边界,以此换取最丰富的旅游文化体验。这种“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效率高”的旅游方式,通过快速剪辑的短视频画面,传递出节奏感和冲击力。

  网络社交媒体的热词,带着流通热度优势,再度“回流”到文本写作和日常对话中,丰富了语言生态。比如,《牛津辞典》年度词“Rizz”,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风格、魅力吸引他人注意的能力,正是根植于互联网和游戏文化,光是在TikTok上,带有“Rizz”标签的内容已获超360亿浏览量。牛津语言学总裁卡斯珀·格拉斯沃尔表示:“Rizz使用数据的激增证明,源自互联网文化的词汇短语越来越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并将继续在未来塑造语言趋势。”

  当然,业内也有不同声音,对“短视频化”热词持审慎态度。《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观察到,短视频以快速、接地气的传播优势获粉丝青睐,成为人们展现语言智慧、进行热梗创造的又一重要载体。但始发于短视频并广为传播的“哈基米”“挖呀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等热词的传播范围,并未进一步拓展,“大量流行于短视频的流行语,在语言运用上,与报刊等传统媒体甚至互联网传统传播方式之间,仍存在明显边界”。

 穿过“流行”表象,透视真实日常

  用字词勾勒年度热点、浓缩时代精神、联结语言文化,可以让人们在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同时,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前不久,“振”“高质量发展”“危”“ChatGPT”分别当选“汉语盘点2023”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经网友推荐、语料库大数据提取和专家评议,这些字词从汉语的汪洋大海中浮出水面,定格人们的年度记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

  有榜单力求在“个性化”与“公共性”之间取得平衡。比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2023十大网络用语,其监测语料库包含视频弹幕、网络新闻、传统媒体报道等不同媒介形式的语言资源,所分析的语料规模超80亿字符。其中,既有“主打一个与众不同”“显眼包”“搭子”等折射当下社交新概念,也有色彩明亮的“多巴胺穿搭”等大众时尚风向,还有“烟火气”“村超”等社会发展图景的鲜活注脚,后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文化动能,给当下促进文旅消费带来启示。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醒,随着“网络原住民”和“网络移民”显著增多,多是青年群体成为流行语的生产者和助推者;“网络观光客”和“网络局外人”明显减少,“这些词我都没听说过”的声音也不容忽视。过于追捧“流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制造某种“代际焦虑”。

  比如,有网友留言:“看到今年流行语,感觉自己可能有点跟不上时代,不知道到底是谁的语言功能有些退化,辞藻变得匮乏。”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霍艳认为,本该凝结更多情绪共鸣的年度流行语,似乎变成了专属年轻人的狂欢,制造了不同代际间的交流鸿沟,甚至拉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而这源于流行语自身所包含的矛盾:一边打破壁垒,一边制造壁垒。在她看来,要警惕过分渲染“新”和“流行”,这会遮蔽那些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一些流行语看似多姿多彩,其实并未成功打开圈层,反而与不少人的日常越来越远。”

  在车飞看来,不少流行语本身具有“游戏”或时尚特质,自有其流行、筛选和兴衰的周期律。“以网络流行语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能否进一步拓宽主流文化的边界,把跨学科研究推向深入,来一次语言学研究的新转向,值得再琢磨反思。”

 “真幻”难辨?思辨应对AI狂飙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数据和智能技术的结合推动衣食住行发生深刻变革,“数智生活”全新画卷徐徐展开。2023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全球科技热点,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还为各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无论是年度“汉语盘点”十大新词语里的“百模大战”,指各类“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在应用领域竞相发展的态势,还是多家海外词典票选热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都相当醒目。比如,《柯林斯英语词典》宣布“AI”(“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当选年度单词,即电脑程序对人类心智功能的模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异军突起,真伪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常常引起讨论。《剑桥词典》《韦氏词典》年度词分别是“幻觉”(hallucinate)与“真实”(authentic),折射了公众对待新技术的喜忧参半心态。《剑桥词典》出版经理温达琳·尼科尔斯说,人工智能回答问题时可能以假乱真,这提醒人们面对AI狂飙“运用工具依然需要带有批判性思维”。

  有聚焦技术的前瞻性思考,也有对民生经济的提炼反馈。日本年度汉字出炉,京都清水寺僧侣挥毫写下“税”字。税收增减动向备受坊间关注,消费税以及在日本有“第二税种”之称的保险费是否上调,都争议不断。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个人消费疲软可能持续。一个“税”字,背后交织了日本民众的担忧焦躁情绪,耐人寻味。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