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贝米沙谈齐蒂尔与他的齐白石收藏

2018-01-02 10:22:52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与捷克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的贝米沙(Michaela Pejcochova)研究员见面,是在延安中路上的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里。

1.jpg
贝米沙(澎湃新闻 蒋立冬 绘)


  采访者:郑诗亮


  受访者:贝米沙


  与捷克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的贝米沙(Michaela Pejcochova)研究员见面,是在延安中路上的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里。那一天上海天气阴沉,相当之冷,而贝米沙女士一开始也颇为拘束——访谈甫一结束,她就抚着胸口长出一口气:“我刚才真是紧张死了。”她的中文之流畅、准确,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访谈就由这个话题切入。之后,聊到了她的研究对象齐蒂尔(Vojtěch Chytil),话匣子才就此打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众多国人还不知齐白石为何人之时,这位捷克画家就以疯狂粉丝之态,接连购藏齐白石的画作。而这些画作,如今则构成了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的中国近代艺术收藏之主体。这些年,贝米沙就仿佛侦探或者猎人一般,孜孜不倦地在全世界搜罗有关齐蒂尔的线索,这些线索汇总起来,就成了专著《布拉格的东方眼》。在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拍出九亿三千万元“天价”的今天,再来回顾齐蒂尔当年的收藏活动,自是别有一番趣味。


  这个访谈,想从您最初的学习经历谈起。一开始的时候,您是怎么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的呢?


  贝米沙: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是因为我对学习语言很感兴趣。捷克语本身是非常小众的语言,除了捷克本国人之外,没有多少人能够掌握,而我又想和外界交流学习,所以就学了很多语言,比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但是后来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语言,想学有点特殊的、有一定学习难度的语言。我就决定学习汉语看看。一旦我开始学习汉语,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了,觉得中国文学、艺术等都很棒。


  您的中文表达非常准确、流畅,这让我感到很好奇,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中文的,学了多久?


  贝米沙:我先是1997年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中文系就读,1999年,我本科三年级就到川大交流,读对外汉语,在川大交流完之后,回到布拉格,又在查理大学中文系读了三年,才拿到本科文凭。


  这样说来,捷克的中文教学的质量应该是非常之高的了。


  贝米沙:这得益于捷克的汉学传统。布拉格查理大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汉学传统,往上可以追溯到郭沫若,我们有位资深的汉学教授,就是郭沫若的学生。布拉格查理大学非常注重古汉语的训练,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就一直在阅读文言作品,汉学研究也偏重于古代,比如对孔子、孟子思想的研究。


  我对书法和篆刻也很有兴趣,我在四川的时候和老师学过书法,但是学起来不太容易,现在也没有时间。


  您是怎样把自己对中文的兴趣转移到中国艺术上面去的?


  贝米沙:布拉格有两个地方,收藏的中国艺术品非常好。一个是国立美术馆,另一个是国立博物馆——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国立美术馆对外招聘汉学家,为藏品做讲解。我前去应聘成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做了一段时间的讲解员,看到了非常有趣的收藏。我发现,国立美术馆有一些部分收藏品一直没有专人研究。我毕业了之前,就已经进入国立美术馆工作,做了三四年的讲解员。这个时候,国立美术馆专门负责中国艺术的研究员刚好离开美术馆。因为捷克几乎没有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者,这个人没有被别的专家代替。所以,我就连续担任了好几年国立美术馆的顾问,然后大学毕业以后,就受聘做了研究员。


2.jpg
布拉格国立美术馆


  那么,您研究的对象就是艺术家和收藏家齐蒂尔吗?


  贝米沙:齐蒂尔和他的收藏活动是我的研究兴趣之一。我在大学就读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中国艺术史方面的学者专家来指导我进行研究,我选择的论文题目,必须向语言方面靠拢。我硕士和博士论文的题目都是美术理论,硕士论文做的是郭熙的《林泉高致》,我把它翻译成捷克文,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分析,博士论文做的是米芾的画史和董其昌的绘画理论。


3.jpg
齐蒂尔


  前面您谈到自己在布拉格国立美术馆做了好几年顾问,后面又去做研究员,它有什么特点吗,尤其是和布拉格国立博物馆相比?


  贝米沙:布拉格国立美术馆收藏的中国绘画和雕塑比较多,因为这也是欧洲美术馆的传统,比较注重fine arts,相对应地,布拉格的国立博物馆就更加倾向于人类学和民族志。因为硕博士的研究的关系,我最开始是对宋画感兴趣,分析当时的绘画理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但非常可惜的是,国立美术馆一幅宋画都没有。


  尽管如此,这里的中国艺术收藏还是非常丰富的。我到国立美术馆工作之后,看到这么丰富的收藏,既缺乏专业的管理,也没有学者去研究,就决定把我之前的研究题目放在一旁,专心地整理和研究这些中国艺术品。


  在我研究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看到艺术品入藏美术馆的一整套流程,这能够帮助决定收藏家如何鉴定艺术品的真伪。很幸运的是,在布拉格国立美术馆,我们有一位对中国近代美术非常懂行的收藏家,所以国立美术馆里收藏的中国近代绘画就非常不错,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齐白石和别的北方画家的作品。


  这位收藏家,其实就是我最近出版的《布拉格的东方眼》中写到的齐蒂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他以画家的身份到中国来教书,主要讲欧洲绘画技法。他开始收藏中国画的时候,布拉格国立美术馆还没有创立。


4.jpg
《布拉格的东方眼》


  为什么想这本书会起名叫《布拉格的东方眼》?您又是如何对齐蒂尔产生兴趣的呢?


  贝米沙:我在布拉格国立美术馆工作的时候,有件事情让我很疑惑:中国古代书画的藏品在我馆收藏不多,但是中国近代书画的收藏,精品却相当的多,像捷克这样小的国家,怎么会藏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中国近代书画呢?于是我就想弄清楚,这到底是谁的收藏。我发现,其中一大部分是齐蒂尔带来的。这样一来,我就对他产生了研究的兴趣。等到研究比较深入的时候,我就将成果写成一本书。这本书由北京画院出版。北京画院有一个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我是这个中心的研究员。中心每年会开一次国际研讨会,我上次参会的时候,中心的朋友听我讲了齐蒂尔的故事,邀请我出版这本书,又帮忙起了这个名字。


  您对齐蒂尔的研究做了多久了?


  贝米沙:我关于齐蒂尔的研究做了十年多。材料很少,做起来难度太大。因为这个研究,我去过很多地方,常常就是为了某条新发现的线索。另外还有中国专家做出了很大的帮助。上海的优秀学者王中秀先生帮了我很大的忙,他对中国近代的文献非常熟,在民国时期的报纸上找到很多与齐蒂尔有关的内容,我依据这些他提供给我的线索,顺藤摸瓜,搜集到了不少资料。我自己也在欧洲和美国查阅了一些相关的档案和报纸等,有的博物馆里面也藏了一两幅齐蒂尔原来收藏的作品,我都收集了在一起。


  齐蒂尔在捷克还有后人吗?


  贝米沙:齐蒂尔在捷克没有直接的后代,当时也没有太多关于他的记载,但是我还是从一些和他关系比较疏远的后代那里,找到了一些照片。


  他1896年出生,1936年四十岁的时候突然去世。他的太太没有给他留下孩子,他去世之后,太太选择了再嫁,也没有生孩子。上世纪八十年代,齐蒂尔的太太也去世了。从此之后,就没有人来继承这些收藏品。因为齐蒂尔和他的太太都没有直接的后代,他的藏品后来全部捐给了国家,就是来到国立美术馆收藏——这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比在私人手里让多的人能参看、研究等。


  齐蒂尔在世界其他地方留下过线索吗?


  贝米沙:有一些,但不多。而且这些资料都很杂乱零散,想要系统地整理,并不那么容易。主要在中欧,特别是捷克的布拉格和布尔诺,他也到过柏林,布达佩斯和维也纳,他同时两次到访过伦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开过一些画展,把不少中国书画带到欧洲,有些卖出去,有些自己收藏。他在北京的国立美专当过老师,在北京也留下一些线索,国立美专的档案主要收藏在中央美院,到现在还没有公开。那么找材料也不容易。


5.jpg

6.jpg
齐蒂尔在画展上


  原来齐蒂尔和中国尤其是北京的缘分这么深。他当初是怎么想到来中国的?


  贝米沙:他原来是个学生,1914年去布拉格美术学院上学,然后一战爆发,他在学校里面读了不到两年就被迫去参军,在俄罗斯某个地方打战,以后被德国军俘虏,但他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逃跑——就像好兵帅克一样。他从西伯利亚跑到日本,最后驻足在了中国。一战结束后,他回到捷克,完成了学业,但是他很想念中国,于是向外交部申请外派,1921年到1925年在中国做外交官,当时北京美专邀请他做老师,但其实他之前在捷克没有教过书。


7.jpg
齐蒂尔与齐白石


  他教的最多是欧洲水彩画和油画。当时齐蒂尔在北京国立美专西画系教书,齐白石在国画系教书。他们就慢慢认识了。后来还认识了陈半丁和萧谦中。他们四个关系很好,一起聊天喝酒。


  民国时期正是西学东渐、中西交汇的时代,齐蒂尔作为西方艺术家,对中国艺术作何评价?


  贝米沙:他和当时很多中国的教育家、美术革命家一样,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的黄金时代,后来就慢慢衰落下去,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一个明显的复兴。他也表示二三十年代最好的画家是齐白石,自己最佩服和喜爱他的作品。


  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收藏了这么多齐白石的精品之作。他是怎么办到的?


  贝米沙:他很喜欢齐白石的画,就常常和他邀画,能买就尽量买。他收藏的齐白石的画,品类比较全,我想他应该是看到齐白石画什么就买什么。有个例子,他非常喜欢《渔翁图》,他让齐白石不要卖给别人。


8.jpg
布拉格国立美术馆藏齐白石《渔翁图》


  他买了几百幅齐白石的画,这些画也没有都保留下来,很多卖掉后,分散到各个地方。


  他买画的钱,一部分来自欧洲卖画的收入,一部分直接和别人交换得来。但最后三十年代末欧洲战乱前夕,不适合卖画,他的经济状况因此不太好,但他在那个时候也很突然的而去世了。我想他如果继续活着,可能也需要卖掉更多的画来维持生计。


  他还收藏了谁的画呢?


  贝米沙:有陈半丁的花鸟和山水画。不过他没有涉足陈半丁的篆刻,因为他这方面是个外行,齐蒂尔自己是有印章的,但是我看过上面的字,不是非常好看。


  您会因此将齐白石当做您的研究对象吗?


  贝米沙:当然会有兴趣。不过我更多的是研究齐蒂尔和齐白石,研究我馆收藏品的来历。


  您最欣赏哪些中国画家?


  贝米沙:这很难说,因为我是做美术史研究的,要保持自己的客观中立。如果一定要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宋代绘画,比如米友仁类似的山水画,我的博士论文也就是在说,其实所谓“米家山水”并不出自米芾之手,而是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和后人画的。而董其昌的画太复杂了,我很难评论。


  除了齐蒂尔,您最想再研究些什么?


  贝米沙:我结束了对齐蒂尔生平事迹的研究之后,大概会开始研究佛像。我们的东亚馆是1951年成立的,当时的馆长从事印度艺术研究,比较重视佛像研究,而且1958年中国政府还将佛像作为礼物也送过我们一些。这样一来,我馆的佛像收藏也是不错的。但是还没有人做过相关研究,我想对这些藏品做一个整理。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