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笔下的兰、竹、石一向都是藏家热捧的对象。不久前,在南北两地拍场上,就有两件郑板桥的《兰竹石图》取得了佳绩:一件在中贸圣佳刚刚结束的夏拍中拍得313.6万元,另一件则在江苏嘉恒的拍卖中拍得253万元。
扬州一怪
郑燮(1693年至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以板桥名世,扬州兴化人。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首。郑燮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时在父亲主塾中学习。5岁从郝梅岩学习写字和绘画,为郑燮绘画和书法奠定了基础。乾隆六年(1741年),49岁的郑燮始出任山东苍县县令。由于他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工作甚有成就。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调任山东潍县县令,时值山东连年灾荒,郑燮开仓赈贷。在潍县做官时,郑燮得罪了当时的上司,遂辞官南归。在潍县时,他还书写了“难得糊涂”,以示他的处世哲学。
郑燮回到扬州后,住在城北竹林寺,从此过着卖画的生涯,也常与文人画家切磋画艺、唱和诗词,如汪士慎、金农、李方膺、黄慎、高翔、罗聘等,形成了扬州画派。这时是郑燮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名声大振。他承认写字作画就是为了生活,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把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明码标价,因此“笔榜”开列“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郑燮一生不得志,道路不平坦。他了解人民,同情人民。为官正直,性格倔强,孤傲狂放,不畏权势,不为俗屈,一生喜欢画竹画兰,常借此来抒发自己的胸怀。他的文学创新始终与他的书画相贯通,故常以“诗、书、画三绝”称道,但其绘画和书法比文学更为显著。
郑燮的书画在当时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追随者很多,被称之为“板桥派”。后世不少大家亦多学其画,如戴熙、何绍基等人。近代“海派”及现代齐白石等亦多得其法。
别具一格
郑燮个性鲜明,不随世俗,具有革新精神,他是“扬州八怪”最杰出的代表,他对绘画有一套实践和深刻的理论。在绘画过程中,他主张学习前人,但不为前人所拘泥。他主张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还十分注意所画对象的本性及其生长环境,并进行实地考察。他一生最爱画竹,他认为“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其中以竹为第一。四君子之一的竹子,象征着高洁、坚贞、傲岸的品德,它在郑燮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他画竹的三段论。画竹还必须是“冗繁削尽留清瘦”,简和瘦是其特点,被称为“郑竹”
郑燮在调查中了解到,竹适宜于青山、峰岩之中,为画竹,他对竹进行过深入的分析研究。郑燮着意于表达竹的竹意,为竹写神写生,以赞其品格的同时,借所画之竹,以表达作者自身的孤高、威严不屈和豪迈的品格。所以其所画之竹,不论一枝一叶,新竹或旧竹,都极其精妙绝伦,极富生活气息。
郑燮画兰,亦有自己深刻的理论和画法。虽受陈元素影响,但不受其拘束,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他甚至不远千里,到深山丛林中体察兰花幽贞之性,得知兰多适宜于山野清谷之中,因此他所画之兰多为山中野生之兰。为画出幽兰之香气,他抓住幽兰开花季节的生长形态,他研究到兰花之叶短时,花劲最大,花香极盛。叶茂密时,花朵则疏则淡。他抓住其特点,用秀洒之笔,以写字用笔之技,勾点出春夏之兰,使之香气溢人。
郑燮画石学元代倪瓒及清代万个,但亦用自己简劲的笔锋,使用干笔焦墨,或侧锋、或中锋用笔,勾勒出自己所设计的石峰,不作皱擦,偶尔作简单的皱斫,突出它的坚峭雄劲,使石质更加坚硬。他画的石很少比例和谐,风格变化多端,被称之为“怪石”。他认为石与兰、竹有共同的环境,应互为伴生,共同生长,因此其所绘之图为兰竹石图。
此次在中贸圣佳付拍的《兰竹石图》是郑燮在54岁以后,可能是辞官回扬州后所绘。全图由简劲的笔锋,勾勒出坚硬的岩石,悬崖陡壁,气势雄伟,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有一种天然自成之趣。整个坚硬瘦石,基本无皴擦,也不点苔,几处点苔也恰到好处。山崖之侧,约略可见石缝,这正是竹和兰生长之处,图上之竹,瘦劲挺拔,甚有傲气。而山野之兰则呈现生机蓬勃,意趣横生。
购藏谨慎
郑燮以兰竹石为题材的作品时常出现在拍场上,并屡有高价诞生。2001年,其一件《竹石图》立轴在中国嘉德拍得121万元的高价;同年,另一件作于1764年的《竹石图》立轴在北京翰海获价192.5万元;2004年,中国嘉德上拍了一件郑燮作于1756年的《竹石兰蕙图》以539万元的高价拍出;同年,在北京翰海付拍的1763年的《兰竹图》以588.5万元成交;2005年,其《芝石兰竹图》在江苏爱涛亮相,获价660万元,同年在北京荣宝付拍的《兰竹图》立轴也取得了330万元的佳绩。
不过,郑燮的兰竹石图也是赝品的重灾区,尤其是在拍场上,不乏当代的仿品。据相关专家介绍,近年在拍场上露面的所谓郑板桥《竹石图》、《兰石图》主要有以下三种作伪法:一是抄袭克隆,按馆藏出版物原样照抄,数量最多;二是东拼西凑,将真迹重新组装,题款互换,也不在少数;三是凭空生造,没有母本,这类也有一定比例。
专家提醒,购藏郑燮的兰竹石图一定要十分小心。首先,要了解郑燮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在取材立意和构图用笔方面的个性。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要了解郑燮作品的鲜明特点。此外,平时应该多欣赏一些郑板桥的真迹,必要的话还应该请权威人士帮忙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