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李建国:40年前的“黄山会议”催生了我国第一部油画史册的编撰和出版

2025-04-02 21:50:0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李建国

   
《中国油画· 1 7 0 0 --1 9 8 5 》是我国第一部油画编年史册,填补了中国油画发展史的空白。


《中国油画· 1 7 0 0 --1 9 8 5 》大型画册,江苏美术出版社1 9 8 8年出版,精装大八开本,2 6 0页码。论文3万字,作者简介和图版说明5万字,收录了中国自1 7 0 0年至1 9 8 5年的油画代表作品1 6 6幅。是我国第一部油画编年史册,填补了中国油画发展史的空白。


主编:陶咏白,责任编辑:李建国



画册封面



论文及论文插图


4 0年前的"黄山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就油画的诸多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开启了画家心智,增强了油画家的自尊和自信。


油画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和壮大,挖掘丶收集丶整理,对油画艺术的成长脉络予以梳理和研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黄山会议"1 9 8 54月召开,当年6月我开始策划选题,7月将编撰《中国油画》大型画册的选题申报给我所在的江苏美术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就以"出好书、出精品"在出版界享有盛誉。选题申报后得到社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听证和讨论。


编撰和出版这样一本大型画册,费时费力,成书之后它的销售对象是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高校资料室。短时间内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但是它具有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


经各部门的粗略估算,这本画册的成本应该在1 6万元至1 7万元之间,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改开之初,经济大潮涌动,各行业都面临这一现实问题。记得江苏美术出版社曾以"我们是做出版商还是做出版家"的命题展开讨论,当时的社长索菲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做出版商,更要做出版家!于是《中国油画》选题顺利通过。


主编陶咏白先生,江苏江阴人,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 9 6 5年我考入中央美院附中读一年级,也是"文革"之前的最后一届附中学生,同一年陶老师进入附中任我的语文老师。之后,陶先生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转入对中国艺术,尤其是油画艺术的研究。


"八·五"新潮时,陶先生任"中国美术报"主任编辑,积极参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报道。我从北大荒返城后,辗转至江苏,调入"江苏画刊"任编辑,多少年来,因师生情谊、工作关联,我与陶老师的联络从未中断。


自选题申报至1 9 8 8年成书,经历了近三年时光,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其实做为主编的陶咏白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对中国油画的早期历史予以关注,做了很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1 9 7 9年,陶先生在上海采访杰出的抽象绘画艺术家吴大羽先生,倾听大羽先生对绘画的理解和对现当代绘画的建议,做了整理和撰文发表。不仅如此,她还陆续采访了几十位老油画家,这些老画家曾经在民国时期活跃在中国画坛上。如陶先生所说:她是带着使命感完成采访任务的,不少人在之后就相继离世了。


吳冠中先生曾经很感慨:我早年就从事油画,但我还真不清楚,三.四十年代我国竟然有那么多的油画家。


这些老一辈的油画工作者被封存在沉沉的历史长河里。


早期的作品图片大多模糊不清,只能在文章中做作黑白插图,少量图片经过修复较为清晰,便尽可能收在图集里。


1 9 4 9年后的油画代表作品很多在美术館丶博物馆,要去拍、去查找、去购买。许多单位给予了热情支持。


按照出版印刷的标准,这些作品要拍成彩色反转片,给征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有些作品由作者提供,相对方便,但是要写信、电话联系,这是超出想象的巨大工作量。

陶先生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来完成这些琐碎繁杂的工程的,她不断游走于各个部门,多次沟通、交流、耗费大量心力。


为增强《中国油画》这本大型画册的权威性,我们聘请了一个强大的顾问班子,名单如下:刘海粟、吴作人、刘汝醴、艾中信、罗工柳、吴冠中、李天祥、詹健俊、闻立鹏,张祖英。


扉页


图版说明和作者艺术简介


现在看这个名单,不免心生感慨,这些老先生名单从上到下相继作古,据说闻立鹏先生已经臥床不起,硕果仅存的是张祖英先生。它告诉我们:又一个时代远去了。


我们的顾问不是顾而不问,是真正的参与审稿、把关,並提出指导性的意見。


陶先生在北京两次组织顾问班子审稿,第一次我没参加,第二次记得很清楚是在中央美院的小会议室,顾问中有三人因各种原因缺席,不过那次审稿靳尚谊先生参加了。当年的条件不好,没有投影仪和幻灯播放,先生们手拿着彩色反转片对着光审片,认真的工作态度令人起敬。记得艾中信先生临散会时对我说:我的那张"红军过雪山"在革命博物馆,你们要去把它拍清楚。


有两点作一下说明:


一:文革十年期间的作品是空白。审稿时有人提出,文革时的作品真正好些的是否可以考虑选入?当时艾中信先生和罗工柳先生就发火了!艾先生拍了桌子说,文革的一切都要否定!


二:这本大型画册的最后定名为《中国油画· 1 7 0 0 1 9 8 5 》,许多人不解,中国油画的历史有那么悠久吗?这是因为,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扇屏风,正面是康熙皇帝的书法,其背面是一幅画,名为"桐䕃仕女图",画面采用了西方透视法及光影体积等油画元素,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幅产生于1 7 0 0年的中国人手绘的油画。我们在播放图片时可以看到。


正是这些久远的历史沉淀,使得中国油画队伍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成为今日我们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


陶咏白先生撰写了名为"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的论著,文中配以几十幅黑白插图,另外邀请了栗宪庭、高名潞、陈卫和、胡朋为每幅作品撰写短评和作者艺术简介。


江苏美术出版社的领导班子对这部书稿十分重视,自始至终都在关注书稿的进度和质量。社长索菲同志去北京出差,专门抽出时间看望陶咏白先生,她说陶先生为我们辛苦作书,我们感谢她!支持她。


 1 9 8 84月,《中国油画· 1 7 0 0 1 9 8 5 》出版,当年即获得"图书精品奖",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大奖。并在以后的各类书展中分别获金、银、铜奖。


画册发行之后,受到中国油画界的普遍关注,许多油画界的专家和前辈发表评论文章,予以肯定和好评。如闻立鹏先生在文章中指出:这本画册集史料、欣赏、学术价值于一体,全面的反映了中国油画自1700至1985年的发展面貌;吴冠中先生撰文说:这本画册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奠定了研究中国油画史的基础。西方著名汉学家苏利文特意写信给陶咏白先生,感谢她为中国油画做出的贡献,为海外学者研究中国油画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本画册全部文字中英文对照,因此在海外发行了一部分,销售重点是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及港澳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了有意义的努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