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记录现代生活的印象派艺术

2024-07-08 16:20:19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躏非

   
150年前,一场名为“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的展览在法国巴黎举办,这是印象派的首次展览,标志着它的诞生。

图为《通往卡普辛的林荫大道》。 马躏非供图

  150年前,一场名为“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的展览在法国巴黎举办,这是印象派的首次展览,标志着它的诞生。为纪念这一改变美术史的时刻,今年3月26日至7月14日,法国奥赛博物馆与美国国家美术馆联合举办了特展“巴黎1874:制造印象主义”,汇集了约130幅印象派画作,包括1874年印象派首展中的很多珍品,并将于9月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展出。

  印象派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更在于此前的艺术发展历程中,从未有哪个流派像印象派这样贴近自然、社会和大众生活。正如美国艺术史家迈耶·夏皮罗所言:“令人惊讶的是,在早期印象派画作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毫不拘泥、自然率真的日常社交生活方式,看到那么多早餐、郊游、散步、划船旅行、节日或假期旅游场面。”19世纪下半叶,欧洲正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的每个角落、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成就了印象派,也成为其绘画的内核。

  科学之泉浇灌艺术之花

  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1861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明彩色摄影,摄影技术日趋成熟。到印象派活跃的19世纪下半叶,摄影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摄影对传统艺术的冲击超乎想象,西方艺术传承自古希腊的“真实地模仿、再现和记录”的功能和价值被照相机取代,印象派画家们面对逼真的照片,不得不思考:自画像该怎么画才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于是绘画从此摆脱了“模仿、再现”的束缚,开始走向独立的艺术世界。正如塞尚对现代艺术的总结:“艺术是一种与自然相平行的和谐体。”这种创新正始于印象派。

  在“科学的世纪”中,欧洲迎来一场光学论战,以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用“光的波动说”推翻了牛顿的“光的粒子说”。这一发现对绘画产生的影响简言之就是物体呈现出的色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环境光密不可分。

  在这一科学理论的启发下,印象派画家们对光与色闪烁斑斓的效果十分着迷。他们开始重视对自然光的表现,强调户外作画,描绘阳光下的人物和景象。在画面中,他们多采用短促的笔触捕捉瞬间的视觉感受,追求光线与色彩瞬息万变的效果,并对物体细节不做过多刻画和修饰,物象的轮廓因而模糊且不确定,令画面色彩绚丽缤纷,极具梦幻情调。

  来自东方的艺术灵感

  19世纪,欧洲流行“东方热”,中国的瓷器与丝织品、印度和阿拉伯的服饰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工艺品满足了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神秘想象。其中,日本浮世绘版画对印象派发展影响深远。

  19世纪中叶,被用作出口茶叶和瓷器包装纸的浮世绘版画作品引起法国艺术界的广泛兴趣。1867年,巴黎世博会举办了欧洲第一个日本版画展览,此后日本浮世绘作品大量出现在欧洲的艺术市场。这些色彩艳丽、构图新奇、题材多样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印象派画家,例如马奈、莫奈、德加、毕沙罗,甚至后印象主义画派的高更和梵高等都喜爱并收藏浮世绘。由此,印象派画作常以浮世绘为背景,或直接模仿,或融入个人风格,甚至可以说,印象派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世俗性某种程度上均得益于浮世绘艺术。

  莫奈十分喜爱浮世绘版画。在他的庄园里有一座日本桥,灵感源于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中的“目黑太鼓桥”。在他创作的《阳光下的杨树》和《睡莲和日本桥》中,从平面化的画面、装饰性的色彩和不完整的构图来看,明显受到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中的《东海道程谷》及《深川万年桥下》两幅作品的影响。此外,通过浮世绘艺术,莫奈学会了“连作”的画法,即围绕一个主题创作一系列作品,如《鲁昂大教堂》和《干草垛》系列。

  “改写美术史的天才再也不会出现,美的历史已经完成——这便是巴特农神庙的希腊大理石雕刻,是富士山脚下的葛饰北斋以鸟类为饰的折扇。”从美国印象派画家惠斯勒的评价中,不难看出东方美学对西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现代巴黎成就印象派的“现代性”

  1853年,拿破仑三世提出将巴黎打造成“世界之都”的宏伟计划,并开始为期17年的“奥斯曼城市改造计划”。巴黎旧貌换新颜,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现代化都市。新建的奥斯曼式建筑矗立在宽敞的大道两侧,布满城市各个角落的咖啡馆、饭店、公园、歌剧院和音乐厅吸引人们走出家门,更多的公共空间大大活跃了人们的社交生活;鳞次栉比的商店、办公楼让人领略到巴黎的现代性,呈现出一个商业化、视觉化的“景观社会”。

  印象派画家就生活在这样的巴黎,他们像城市观光客一样观察、描绘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现代化城市改变了画家们的视角,林荫大道、公园、咖啡馆、歌剧院,以及熙熙攘攘的巴黎人,或谈笑风生,或步履不停,生活百态成为印象派喜爱的主题。加之印象派绘画追求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化,画面因而给人一种随意的、未完成的感觉,这种瞬间的、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真实反映出当时巴黎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莫奈创作于1873—1874年的《通往卡普辛的林荫大道》,展现了从好友纳达尔位于卡普辛大道35号的摄影工作室阳台上以俯视角度看到的巴黎。冬日的巴黎寒冷潮湿,整个画面雾气迷蒙,呈蓝灰色调,卡普辛大道上的建筑、树木和车辆都透着清冷之气。画家短促、灵动的笔触使原本阴郁的画面生机盎然,树木在寒风中摇曳生姿,大街上人头攒动、喧嚣熙攘。画面右下角,小商贩售卖的气球飘在空中,这几笔粉红色点可谓“画龙点睛”,在灰冷的色调中形成冷暖对比,增添了活力。

  150年前,印象派的首次展览就是在卡普辛大道35号举行的。纳达尔的摄影工作室占据了35号的三楼和四楼,开阔的落地窗为摄影及随后的艺术展览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光线。窗外,林荫大道的华丽环境与新建筑大多建成于1870年之后。现代化的巴黎成就了印象派,也让今天的人们从他们的画作中感受到150年前那个崭新的巴黎。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