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CHUO: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杨佴旻答李小山之问

2022-11-26 20:00:2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李小山、杨佴旻

   
为了此次展览的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后续媒体的宣传,李小山老师向各位艺术家提出三个问题。

展览海报

  CHUO: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杨佴旻答李小山之问

  杨老师好:为了此次展览的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后续媒体的宣传,李小山老师向各位艺术家提出三个问题,麻烦大家抽空回答一下,文字或者语音都可以。

  问题一:面对繁杂的水墨概念,一个展览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讨论与批评的语境,从你的角度出发,你面对是哪一种“水墨”?

杨佴旻:中国绘画现在常用的两个称谓“中国画”和“水墨画”基本指向是一个东西。2012年至2013年“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那个展览包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在内的六个省市的六家美术馆举行,是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李小山是策展人,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当时以“新水墨”之名,后来我的个展名称由新水墨画,水墨画,新中国画,到中国画,名称的变化反应出画家的内心状态。之所以放下“水墨画”用“中国画”是因为以中国画之名探索的画家基本都保持着传统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我就是,我认为宣纸是水墨画的母体。而水墨这个概念就不同了,几十年过来是相当的展开,像水墨装置,甚至水墨行为等。

 问题二:“进退”共用一个部首,面对“传统”与“当代”,这是一个时间概念吗?

  杨佴旻:当“进退”相遇时一定是两难。历史的经验是“进”大于“退”。

  问题三:上一期的“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提出了“闭环”的概念,认为脱离更全面(全球化艺术语境)去面对“水墨概念”,一切都是自我循环、自我论证、自我定位。我们需要“利器”去挑开闭环,让光能射进来。如何从个人角度寻找这柄“利器”?

  杨佴旻:中国绘画的“闭环”由来已久。普遍的观点,传统水墨画从宋朝就基本成熟,历经过宋、元、明、清、民国到当下,其千人一面,代代相袭的现象并没有多少改观,中国画家从来就被那个“闭环”罩住。去留意一下中国绘画史,由两部分绘画构成:专业画家和文人画家。“文人画”顾名思义是文人画的画,这如同现世的“农民画”,是不专业的。文人士大夫位高权重,他们的喜好改变中国绘画史也就不是什么要刻意的事情。

  当一种业余绘画晋级为中国绘画史主流,它的业余性也就不可避免,当画家的责任被分散,绘画本身不那么重要的时候,因袭就成了最快乐是事情,以至于画家都不在自己的领域钻研了,都要去作文人,画家都忙于混个一官半职。

  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是向着一种共识去努力的、但在有些区域,当自我的力量增加之后就坼裂共识,误导思想和社会。这几十年,绘画理论似乎无意间加固着中国绘画的“闭环”。

  画家还能做什么呢?挑开“闭环”的利器是作品。

  杨佴旻 2022.11.17

  杨佴旻参展作品

Jeff Koons  171.5x95.4cm 纸本设色 2019

 额尔古纳河 96×175cm 纸本设色 2022


  CHUO: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策展人:林书传
  展览时间:2022.10.26 – 11.16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北路15号)

  主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当代水墨年鉴组委会
  承办:大川文化、谋道文化
  出品人:张凯、张宗喜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

  杜滋龄、冯海涛、何家英、江宏伟、李中诚、林海钟、潘汶汛、王法、王孟奇、王子武、萧海春、徐乐乐、袁武、张捷、张孙哲、赵跃鹏

  邓箭今、管怀宾、黄靖杰、黄宇兴、江衡、康海涛、刘炜、刘子建、毛焰、邱岸雄、邵戈、申亮、史金淞、孙逊、王光乐、邬建安、杨佴旻

  我们面对的哪一种“水墨”?这是“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又一次抛出的问题。本次展览的主题“Chuo(进退)”。进,登也,向上而行。退,形源小篆,反“足”而从“夊”,“夊”为行迟,缓缓之。“Chuo(进退)”字,进退共“辵”旁,“辵” 从彳部多一划,意为三人行或多人行,行则有师。“Chuo(进退)”为原点,同本不同源,非西东之别,无瑕瑜之分。进则上,取期盼之意,退则缓,有规劝之心。“Chuo(进退)”生癖,取“辵”旁音,声同(chuò )。进退共用同一个偏旁,可被想象为在同一个时间轴线下,在当下,所有与“水墨”相关的判断一定是在行走中的。我们通过展览制定游戏规则,而制定规则的人便是第一个被规则所束缚的。面对繁杂的“水墨”概念,面对概念下不断衍生而出的遣词造句,我们同样造了一个具体的字——“Chuo(进退)”。这个字谈不上正确与错误,更不是口号与态度,它应该是我们当下面对“水墨”时,目光之所及的现状吧。

  202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档案:逐渐形成的闭环”2020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五周年特展,艺术总监李小山先生在当下的水墨热潮下,提出了“闭环”的概念:“从焦虑、试探到稳定,水墨画领域逐渐形成了显而易见的闭环,与传统相比,它是当代的;与西方相比,它是本土的。在这样的闭环里,一切都是自我循环、自我论证、自我定位的。”

  2022年,同样的地方,依旧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面对“闭环”之后的命题,我们以“Chuo(进退)”为命题,提供一种两级的状态,我们搭“擂台”,却不提供对抗的规则。进与退在“擂台”中仅仅是两个常规的的动作。本次展览邀请了33位艺术家,分为两组,以截然不同的作品面貌来进行回答。第一组艺术家邀请了水墨(中国画)领域的16位艺术家,通过更加靠近传统语言的作品来进行参与,同样另一组17位艺术家则邀请了在当代艺术领域通过水墨(中国画)材料来进行更偏向于当下表达的创作。这是一次去除中间段的展览尝试,同样也是面对“闭环”和解答“闭环”的一种新的角度。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