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昢的超大型装置“Willing To Be Vulnerable – Metalized Balloon”呈现了一艘十米长的齐柏林飞船复制品。(图片来源: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最新发布的2019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下称《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并不那么乐观。尽管根据报告统计,2018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达674亿美元,年比增长达6%,但对于未来,画廊们很焦虑,只有30%画廊认为将在2019年迎来销售额增长。
市场两极化继续拉大,2018年,在规模达359亿美元的一级市场,共完成约29.6万笔交易,其中不到5%的交易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在不均衡的市场分布下,全球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幻莫测更引发艺术界对短期未来发展的焦虑。
此外,2018年中国销售总额年比下降2%,以19%的市场占有率落后于美国(44%)、英国(21%),再度回落到世界第三的位置。而在去年的报告中,中国刚刚“打败”英国,排名第二。
这份报告于3月8日发布,半个多月后,在混杂着焦虑与期待的氛围中,第七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以下简称香港巴塞尔)拉开帷幕。
3月27日下午VIP预览开幕前,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场馆外已有不少人排队等待入场。开幕仅几分钟,赛迪HQ画廊的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展位上的作品大部分已售出。接下来的整个下午,不断有画廊传来销售捷报:豪瑟沃斯画廊有三件作品以过百万美元售出,卓纳画廊整个展位全部售罄。不只VIP预览首日,接下来几天的销售,后劲依然很足。
香港用强劲的市场表现,再度证明了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的实力。
另一种叙述中的亚洲
“亚洲不一样。”3月27日,在展会官方新闻发布会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亚洲总监黄雅君告诉记者,她在亚洲感受到了与报告中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的氛围。在不同城市与藏家交流时,她感到越来越多人开始对艺术与收藏感兴趣,亚洲还有很多潜力待发掘。而对于中国艺术市场排名下降,黄雅君认为,这恰恰是市场成熟的体现,说明藏家在花更多时间观察艺术品,对自身的收藏有长远考虑。
诚如黄雅君所说,对艺术与收藏感兴趣的人很多。仅仅VIP预览日,许多展位已聚集了大批观众,而之后的公众开放日更是人流如织。在里森画廊上海总监董道兹接待一批又一批藏家的空隙里,记者终于有机会对他进行简单采访,他直白地表示:“往往就是在经济越差的时候,艺术品的价格会产生新的纪录,因为钱还是得有地方去的,如果放在股市或楼市,也会受到大环境影响。艺术品非常稀少,所以价格会越来越高,等于是保值。”
在本次展会中,有不少人的钱就“去到了”里森画廊。一幅李禹焕创作于2017年的油画“Dialogue”以30万美元售出;Stanley Whitney2019年创作的“The Last Cowboy Song”以16.5万美元售与泰国非营利项目“清迈艺术对话(Chiang Mai Art Conversation)”。
尚凯利艺廊亚洲区总监林瑀希有相似的观点,她说:“在我进入艺术市场十多年来,经历过两次大家所谓的金融危机,经济数据的上升下降是很正常的事,真正的艺术价值不会受到数据影响太多。反而我过去很好的一些交易都是在危机中完成的。”
“真正的艺术价值”如何判断?或许从各大画廊的销售报告中可以略窥一二。豪瑟沃斯画廊以200万美元售出了Mark Bradford创作于2019年的“Superman”,以数百万美元将曾梵志大型抽象风景作品《无题》售与一亚洲私人收藏;Blum & Poe画廊以95万美元售出奈良美智的“White Riot”,85万美元售出Henry Taylor的“Queen & King”;Skarstedt画廊以120万美元售出George Condo创作于2019年的“The Day I Went Insane”,45万美元售出KAWS创作于2019年的“TO BE TITLED”。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外当代艺术市场的“老将”还是近几年的“热门人选”,都在高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艺术市场热点同步
具体到艺术市场趋势,香港和全球保持了同步。近几年来,女性艺术家备受关注,在去年的几大代表性艺术博览会上,包括弗里兹、巴塞尔、军械库,女性艺术家作品逐渐增多,市场表现向好。
来自卓纳画廊的Dylan Shuai透露,过去一年,画廊新签约了5位女性艺术家,就本次展位作品数量来说,女性艺术家作品约占50%。其中Carol Bove的四件雕塑,两件以50万美元售出,两件以40万美元售出;Alice Neel的肖像画“Olivia”则以170万美元售出;Rose Wylie的“Snowhite & Royal Barge”以20万美元售出。
但总体而言,女性艺术家在市场中仍没有得到和男性同等的重视,且性别偏见现象在大画廊中更为显著,根据《环球艺术市场报告》,规模较大的一级市场画廊倾向于代理较少的女性艺术家,年营业额达100万美元的画廊代理的女性艺术家比例约为38%,而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画廊代理的女性艺术家比例则为28%。
展会也在默默为女性艺术家“助攻”。“艺聚空间”是香港巴塞尔每年都会有的策展项目,邀请艺术家为展会特别定制大型装置作品。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说,今年提交的申请方案中有30%来自女性艺术家,她特意告诉画廊,会尤其欢迎女性艺术家申报,最终参展名单中包含Latifa Echakhch、李昢、Pinaree Sanpitak、盐田千春四位女性艺术家。其中,李昢的超大型装置“Willing To Be Vulnerable – Metalized Balloon”呈现了一艘十米长的齐柏林飞船复制品,这件作品已被中国一家私人美术馆购藏。
此外,本届展会上,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集中发力。在香港会展中心3楼展区聚集了十余家主打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画廊。其中来自伦敦的Richard Nagy画廊是第一次参加香港巴塞尔,其创始人Richard Nagy告诉记者,选择参加香港展会是因为近年来开始有中国藏家从他那里购买现代艺术作品。而由于那位藏家购买的恰好是Egon Schiele的画作,出于经验判断,这次画廊主干脆把整个展位的墙上都挂满了Schiele的作品,一共44幅,俨然一场Schiele的个人展览。
势不可挡的全球化
在展会报告中,黄雅君评论道:“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是为亚洲画廊及其艺术家而设的真正全球化平台。”
的确,香港不仅是一座通往亚洲艺术市场的桥梁,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平台。从今年的参展画廊组成来看,全球各区域艺术力量都在此有所呈现。
首先香港本地画廊自然会得到大力扶持,1974年成立于香港的世界画廊今年首度晋升主展区。画廊带来的艺术家作品都颇具东方韵味,其中一幅刘国松画作以110万港币售出,5件冯钟睿作品以40万至100万港币不等的价格售出,7件吴季璁作品以5万至26万港币不等的价格售出。
东南亚画廊的存在感也更强。今年有两家东南亚画廊首度参展,分别是在吉隆坡、曼谷和新加坡均设有展览空间的Richard Koh Fine Art,以及曼谷的Nova Contemporary,而已经多次参展的雅加达画廊ROH Projects今年首度晋升主展区。
来自新西兰的画廊也有5家之多。奥克兰Gow Langsford画廊总监Anna Jackson告诉记者,其实新西兰有很好的艺术生态,就其人口密度而言,藏家、画廊和美术馆都不在少数。但新西兰艺术家的国际知名度还不够,而香港巴塞尔提供了增加国际曝光的机会。这已经是画廊第二次参展,Anna透露,销售情况比去年更好,并且去年主要售出给欧美藏家,今年则吸引了更多亚洲藏家。
此外,欧美画廊也对这一平台越来越感兴趣,今年新参展的21家画廊中,有9家欧美重量级画廊,包括比利时的Galerie Greta Meert;德国的Galerie Max Hetzler;美国的Paula Cooper Gallery等。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