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与作品《冰钟》。图片:by Matt Alexander/PAWire
艺术能不能启发人们去改变一些冷酷严峻的现实·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正在这么努力着。
这位冰岛裔丹麦艺术家将格陵兰岛的30座冰山带到了伦敦,希望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这些冰块原本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冰盖的一部分,因为气候变暖它们脱离成为碎块,埃利亚松就把它们打捞起来。在伦敦,观众可以与这些冰块“互动”——可以触摸它们,可以在它们之间穿行,但同时它们也在融化。
周二上午,这些冰块中的24块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门前的泰晤士河岸边展出,埃利亚松也会参加美术馆明年举办的一个回顾展。剩下的6个冰块放在彭博社位于伦敦的欧洲总部门外。(该项目受到彭博社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也是联合国气候行动特别大使。作品揭幕当天,纽约前市长与伦敦主管文化领域的副市长Justine Simons共同出席。)
这件装置作品名叫《冰钟》(Ice Watch London),材料都取自成百上千年的积雪,它们早在地球大气层被人类行为破坏之前就结成了冰。埃利亚松与格陵兰岛地质学家Minik Rosing一同把这些重量从1.5吨至6吨不等的碎冰块从格陵兰岛西南边的努普·康格鲁阿峡湾(Nuup Kangerlua fjord)中打捞出来。这些碎块原本是格陵兰岛冰盖的一部分,其规模仅次于南极洲,每秒钟大约会分离出上千块类似的碎冰块。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冰钟》。图片:by Matt Alexander/PA Wire
埃利亚松告诉artnet新闻,他的目标是“为数以百万计居住在伦敦或来此旅行的人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切身了解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这件作品让观众看到哪些东西正离我们而去。我非常希望《冰钟》能够营造一种可亲近的在场感,让人们介入其中。”
实现这种“亲密接触”的过程并不简单。这些冰块被分装到九个保温运输箱经由丹麦到达伊明赫姆港口,后被卡车运到伦敦。
这些思考究竟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会产生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当然也包括我们做的这些呈现气候变化的事情本身,”这位尤其关心环境状况的艺术家告诉我们。在《冰钟》这样的作品为大众提出一些关于气候的问题时,埃利亚松强调说:“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带入所有人类行为中,也关乎我们怎样认知‘社会’这一概念。”
埃利亚松工作室还致力于把这件装置作品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了减轻(对环境的)伤害,他们还寻求了“朱莉自行车”(Julie’s Bicycle)的帮助(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支持创意机构以可持续方式做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事情)。
这个组织为《冰钟》制作了一份“碳足迹报告”,在未来的几周内报告就会问世。埃利亚松工作室的一名发言人告诉artnet新闻,团队估算了每个冰块被运送到伦敦来耗费的能源,它约等于一个人坐飞机从伦敦到北极,再返回来看到这个冰块融化。为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埃利亚松说组织成员计划捐赠三倍的资金给英国最大的林区保护机构Woodland Trust,以此抵消碳消耗。
埃利亚松过去也曾两次呈现过这件装置,一次是2014年在哥本哈根,另一次是2015年在巴黎(这次也和朱莉自行车合作了)。
(从左至右)地质学家Minik Rosing、伦敦市副市长Justine Simons、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彭博社门口的装置前。图片:by Matt Alexander/PA Wire
在一份声明中,地质学家Minik Rosing说格陵兰岛的冰层融化已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5毫米。自从1896年温室效应被发现以来,全球气温已上升了一摄氏度。
“我们的地球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改变着,”Rosing说,“在格陵兰冰层融化的同时,人类文明的根基也在逐渐消亡。(这个趋势)所有人能看到,大多数人能理解,但没有人能阻止。科技使得地球气候变得更不稳定,现在我们理解了形成这一局面的原理,就必须要去做一些事情来防止进一步恶化。”
这件装置是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表声明后的一个月内诞生的,该声明警告说人类只剩下12年时间去阻止气候变化朝最坏的方向发展。埃利亚松的项目还与正在波兰进行的2018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 COP24)同期开展,后者将召开至2018年12月24日。
当伦敦的观众们在冰块上爬上滑下的时候,他们能听到雪化的噼啪声,埃利亚松希望他们能够切身感觉到我们脚下的冰层多么脆弱——而不是仅仅知道这个事实。
《冰钟》将持续展出到2018年12月21日,如果展出结束后冰块没有完全融化,那么这件作品还会在当地的文化机构中继续展出,以期待更多人体会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