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青睐讲座之“西方绘画500年 ——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 首次加场观众忙着蹭听

2018-11-06 09:34:20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能够在一次展览中欣赏到如此多的艺术家的真迹,对京城艺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顿太过美味可口的大餐。

1.jpg
讲座现场,王建南(中)讲得投入,读者们听得认真
















  温饱之后,“青睐”带您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质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巨匠乔凡尼·贝利尼,巴洛克艺术杰出代表鲁本斯,洛可可艺术代表人物布歇和弗拉格纳尔,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和浪漫主义领军人物德拉克洛瓦与戈雅,现实主义大师库尔贝与米勒,印象主义先驱马奈,还有领军人物莫奈,后印象主义巨匠塞尚、梵高、高更,现代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毕加索、莱热、米罗,以及波普艺术掌门人沃霍尔等等,这些闪耀人类星辰的伟大画家们如今“组团”来到北京。


  这就是于10月23日至12月2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上的豪华阵容。展览精选了60幅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艺术经典藏品,以时间为叙事主线,流派为发展形态,分为五个单元,展现了西方艺术500年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一幅16至20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轮廓,可谓是“一部浓缩的西方艺术史”。而作为东京富士美术馆的收藏,不同于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也有别于大都会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因为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艺术界和博物馆界对西方艺术史的理解与认知。


  能够在一次展览中欣赏到如此多的艺术家的真迹,对京城艺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顿太过美味可口的大餐。也难怪,当“青睐”讲座发出参观“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的预告时,名额被秒抢,众多读者提出“加场”的请求。大家的热情感染了讲座嘉宾王建南老师,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于是促成了这次10月27日和11月4日的两场讲座,“青睐”讲座举办至今以来,也是第一次有了“加场”。


  王建南老师在“青睐”粉丝众多,他曾为“青睐”读者们讲解过赵孟頫书画展和《千里江山图》特展。本职工作是大学教师的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艺术讲解及推广工作,长期为《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栏目撰稿人,最新以“将行”笔名出版的艺术赏析类专著《听懂一幅画》在当当网艺术类新书排行榜上成为畅销书。


  10月27日是展览开始后的第一个周六,大家一早就来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成为开门后的第一批参观者,王老师带着大家边看边讲,从画家的生平背景到创作技法,娓娓道来。中间会不失时机地穿插画家创作时的幕后故事,同时将不同画作与画家进行衔接与对比,让观看者在不同时空中穿梭。大家在作品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气息,还体会到了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


  王老师那平实而又见功力的解说让大家听得过瘾,而聚集在他周围来“蹭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王老师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将馆里的人群吸去了大半,他走到哪儿,围听的人群就跟到哪儿,原本两个小时的讲座,延长到了3个小时,而大家仍意犹未尽,讲座结束后又主动跑回展厅,从头到尾温习一遍。简直可以用这顿丰盛的艺术大餐代替午餐,让回味更加持久一些。


  16世纪的“高科技”


  ——《行政长官的肖像》(约1507年) 乔凡尼·贝利尼


  文艺复兴给西方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场艺术运动在欧洲呈现两大支脉,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并向左右延展。它首先缘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后影响至亚平宁半岛全境及其他南欧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此次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行政长官的肖像》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乔凡尼·贝利尼所作,画中的行政长官头戴黑帽,身着大马士革式正装,人物较远处的轮廓线与深色背景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贝利尼父子三人是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其中尤以次子乔凡尼·贝利尼最为著名,他培养了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乔尔乔内和提香,而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又出自提香的画室。


  王建南老师对《行政长官的肖像》赞不绝口,“看这幅画就会发现,画作的质感,只有看原作才可以看出来。”画中行政长官的红色绶带、衣服上的暗蓝色花纹、暗色帽子等,都展现出了画者高超的用色技巧。王老师特别向大家强调了这幅画体现了两个“高科技”:首先是透视感,通过多视点强化透视效果。若说起透视法,则要提到文艺复兴之前的乔托和马萨乔。在马萨乔之后,数不胜数的名家都学会了在画作中运用透视法,包括达·芬奇、乌切洛和乔凡尼·贝利尼等人。那时的画家以能在作品中展示透视法为荣,因为透视法需要精确的数学运算,人体、特别是五官按正确的比例安排在画面之中。第二个“高科技”就是明暗法。《行政长官的肖像》正是因为运用了明暗表现出了微妙的光影效果,人物在局部才能产生三维幻觉效果,立体感强烈。请注意行政长官下巴的立体效果,就是依靠其下方的阴影衬托出来的。此外还有鼻子的轮廓、眼睛、蓬松发际、右肩下垂的红色绶带,最精彩的是衣服上面暗花的处理,无不体现了明暗画法。贝利尼以高超的肖像技法开创了威尼斯画派,影响了众多画家。


  “亲历”17世纪的那场婚礼


  ——《农民的婚宴》(1630年)小彼得·勃鲁盖尔


  勃鲁盖尔这个名字代表着尼德兰地区最有名望的绘画家族,其中老彼得·勃鲁盖尔成就最大,他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本次展览中,就有两幅儿子仿制父亲的作品。大儿子也叫彼得,为了便于区别两个人,人们习惯在父亲前面上“老”字,儿子前面加上“小”字。小彼得·勃鲁盖尔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但已无法超越其父。


  此次展出的《农民的婚宴》是小彼得·勃鲁盖尔模仿其父亲的同名名作(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而绘制的。据说小彼得·勃鲁盖尔一共仿制了5幅,其中3幅忠于原作的室内场景,而包含本幅在内的另外两幅则变为户外场景,画面尺寸也缩小至原作的一半以下。


  王建南老师认为父子作品相对比,无疑父亲更胜一筹。老彼得的画面严谨,完整,用色更为统一。人物造型个个准确,具有尼德兰地区农人的质朴之气。


  在王建南老师的讲述下,大家站在画前却像是亲历了一场17世纪尼德兰地区的婚礼,当时普通农民的婚礼是什么样?新娘在哪里?新郎在哪里?画面上出现的人何种身份?都在做什么想什么?这幅画就这样生动复原了一个几百年的场景,艺术原来真的可以带来生活的质感,与今天的我们,距离如此之近。


  领略巴黎的“女性美”


  ——《漫步》(1880年)马奈


  因为得了绝症,马奈51岁就去世了,1882年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女神游乐厅的吧台》获得极大成功,官方授予他“荣誉团勋章”,但病中的马奈说:“这实在太晚了。”第二年的4月30日,马奈去世了。在一些人看来,马奈是印象派的奠基人,但是他自己从未承认,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任何一届画展。


  马奈作品《漫步》被选为本次艺术展的主打图。这张图创作于马奈去世前三年。当时的马奈身体情况很不好,为了养病,也为了躲避人们的过分关注,他在巴黎郊外的贝尔维尤租了一间房子,这幅作品即是在此所作。据说,画中人物是来探望马奈的一位朋友——冈比夫人。画面主要由绿色与黑色的对比构成,加以女性嘴唇的红色以及小小的红花,使整幅画面的色彩取得了绝佳平衡,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马奈的色彩天赋。在这幅作品中,马奈不仅描绘了一位特定女性的肖像,更是把象征着巴黎的“女性美”完全体现在了画面上。


  王建南老师认为,这幅画最值得一提的是马奈在画布上的“革新”之举。当时照相术已发明,马奈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一开始,他的作品被学院派画家及众多艺术评论家们嗤之以鼻,“这是没有完成的作品吧?”最终,马奈对于绘画观念和技法上的创新和他独特的作品魅力改变了人们的审美眼光,推动了绘画的发展。


  把笔绑在胳膊上画出的杰作


  ——《读书的女子》(约1900年)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崇拜拉斐尔的雷诺阿,在其绘画生涯中,最喜爱将阳光、大自然、女人、鲜花、儿童这些元素组成丰富华美的色彩乐章。雷诺阿从少年时代起便因生活所迫,在陶瓷厂绘制瓷画。工作虽然辛苦,却对他今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他画作中的女性都是白嫩细腻的肌肤,笔触细腻透明,有着瓷器般的光泽和流畅质感。


  50岁后的雷诺阿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慢地只能坐在轮椅上创作,1892年后关节变形扭曲剧痛,他的手已经无法拿画笔,雷诺阿只能把画笔绑在胳膊上,也因此失去了以前细腻的笔触感。但是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精细地描绘,雷诺阿的作品依旧完美,笔触越趋粗犷狂野,就像此次展出的这幅《读书的女子》。画中的女子是雷诺阿妻子的表妹,妻子去世后,是这个表妹一直在照顾雷诺阿的生活。


  感受光影,即使几近失明


  ——《睡莲》(1908年)克劳德·莫奈


  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段艺术史对于观众而言最为熟悉和具有吸引力。此次展品中既有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人的画作,也包含了后印象派三位大师塞尚、高更和梵高的作品。此后,“后印象主义”改变了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提倡高度个性化的观看方式,追求更为宏大、更具幻想特点的艺术表现,直接开启了20世纪的立体主义等现代主义艺术流派。透过展览中塞尚、梵高、高更等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瞥见“后印象主义”风格。


  从19世纪90年代起,莫奈的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以“睡莲”为主题。自此一直到1926年去世,莫奈共创作了250多幅《睡莲》。面对吉维尼小镇的住所拥有的池塘中栽种的睡莲,莫奈将其演变为晚年绘画的最重要主题。即便1912年他患上白内障,双目几乎失明,也没有停止作画。在莫奈看来,“重要的不是主题,而是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王老师介绍,莫奈始终坚持外光,就是去室外画真正的变动的光线。为此,他甚至经常凌晨3点就起床,一连几个小时坐在睡莲池畔。从清晨到落日,庭院池塘里开放的睡莲呈现不同的姿态。在明灭不定的日光下,他总能捕捉到某个刹那间、稍纵即逝的光影美感。


  莫兰迪色系的真谛


  ——《静物》(1948年-1949年) 乔治·莫兰迪


  莫兰迪这个名字因为今年的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而大热。这部电视剧一改以往高饱和度、色彩艳丽的宫廷剧之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舒缓、宁静、和谐之美,后被透露是使用了“莫兰迪色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级灰”,也因这一原因,一生低调的意大利艺术家莫兰迪突然成为中国的“大众明星”。


  王建南老师对莫兰迪的作品也是兴趣浓厚。他说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莫兰迪的原作。莫兰迪的画不用鲜亮的颜色,每个色块都是灰暗的中间色,给人留下了平和舒缓、雅致不张扬的感受,对比华丽、鲜艳的色彩,莫兰迪色能给人一种安宁、平和的高级之感,舒缓雅致且具备静态的和谐美。


  莫兰迪常被称为“瓶子画家”“僧侣画家”,不找女朋友,不结婚,一生专注于画瓶子和家门口的风景,一辈子低碳环保,也被认为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在王老师看来,莫兰迪的作品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凝聚静谧心情,色彩过渡极为微妙,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其中所蕴含的禅定精神,给人以得到疗愈的舒适感。


  “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女人》《运动员(杰克·尼克劳斯肖像)》(1975年、1977年)安迪·沃霍尔


  二战结束后的上世纪50年代,世界艺术中心由巴黎转向纽约,西方艺术处于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期,涌现出带有美国特色的艺术思潮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艺术世界呈现混杂多元的样貌。后现代主义艺术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企图打破传统的审美范畴,跨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尤其是60年代盛行的波普艺术,创造出一种大众化的流行艺术,展览中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和罗伯特·印第安纳的作品,都折射出这一文化特征,同时也反思时下消费社会的现状。


  在王建南老师看来,安迪·沃霍尔是个“预言大师”,因为他敏锐地觉察到了时代特征,看到人们进入了商品时代,流行文化当大行其道,而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此时的思想性,大于绘画本身的艺术性。正因如此,安迪·沃霍尔独树一帜,成为“波普派”领袖。“重复性”是沃霍尔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沃霍尔说过,“我喜欢可以被不断重复的事情”,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在作品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最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而现在,反思我们的生活,人有没有成为机器的危险呢?文/记者 张嘉 供图/秀妍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