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咏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评论家)
杨佴旻的绘画在国际、国内的影响都得到了相当的肯定,这种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从小他对《芥子园》烂熟于心,而且他的版画、油画、雕塑也有很高的造诣,涉猎广泛。他的绘画集东西艺术之大成,在其国际视野下,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画不能把陈旧当独特,不能让不思进取成为中国画坛的常态。”有了这种文化的自觉,他选择“复古开今”的革新之路。延续走林风眠、吴冠中的“融和中西”的改革创新之路,由此开创了一种新的水墨类型。其创新精神,体现了一个中国水墨艺术家的自信和文化自觉。
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作为一位有学术理想的画家,杨佴旻始终注重传统与当下、历史与时代的衔接融合。他尊古但不泥古,在营造传统绘画意境之美的同时,积极探讨传统绘画的当代表达问题,尝试消弭传统国画与现代审美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感,探索如何让传统美术更具时代气息,更能当代表达,积极推动传统绘画走进当代普通大众的审美视野和日常生活。
皮道坚(美术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学教授)
杨佴旻是一位集大成的美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吴道子就是一个集大成的画家,他把前代所有的艺术语言、表现技法的创造都成功地结合起来;在我看来,杨佴旻不仅限于东方绘画,他是一个集“东西方绘画”于大成的艺术家。他是在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出现,他非常自由地穿行在东西方文化之间。
尹毅(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科研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艺术家)
在现代水墨绘画里,刘国松先生倡导不要加入具象的人、事、物,因为加了人,境界就小了;加了树,就不协调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没有画出那种境界和协调,是因为没画好。在这方面,杨佴旻比较开明、大胆,他表达的物象、题材、内容很广泛,生活中的所有东西他都可以画进去,这也是对一个画种的不断优化和多元化。
邓平祥(美术理论家、艺术家)
在这个时代现代绘画的探索中,杨佴旻是一个有新成果的画家。他绘画中值得关注的——在深沉、沉静中到达了一种静默的感觉,其实“默”已经有高大感,这证明他的格局比较大,在他内心中有一种崇高的存在,这种哲学或美学的境界非常重要和可贵。
郑工(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在杨佴旻的绘画中,他把某种东西提起来,然后到你这里放下,这是一个推移的过程。这种“推移”是到观赏者这里被落实,它是一种“境与意”的推移与展开。它是向个体性开放的,向人的经验层面开放,所以他的画——画中有诗,韵致就从这里慢慢呈现出来。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艺术家)
杨佴旻把色彩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儒雅,这是一个学者对自然,对自己身边的生活,对平常生活常态有所思考、提炼凝练的一种诗意。而在画面的背后,有一种中国内在的刚毅精神贮存其中。所以我觉得他的绘画是一种向内的,是一种非常富有诗意的,而且是传达的当代人的气息。佴旻是当代非常优秀的一位探索者,也是中国画色彩的先行者。
桑火尧(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
杨佴旻的展览体现了——艺术家创作观念的时代性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时代性的精神。现在中国画的创作发展到一个瓶颈期,但杨佴旻在此时开创了中国画创作的一个新视角,这种水墨性的创新对于当下非常重要。
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在杨佴旻的画面中,我没有发现有多少墨色,也没有发现原来中国画的线条。他对结构、透视、色彩等方面的运用,也不完全按照西方的原则来做。我觉得他作品最重要的是——他艺术的表达非常的准确,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其画面带有一种独特性,无论把它放在西方,还是东方的绘画领域内,都能让人一眼认出来,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讲是不容易做到的,这可能是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生的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最重要一点就是选择最佳的方式。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艺术表达也是非常准确,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