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艺术宫陈列的砗磲佛像
河北保定市曲阳县是我国著名的石雕之乡。曲阳雕刻艺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赵州桥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的参与。此外,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中的历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们完成的。正是得益于这种精湛的雕刻技术,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然而,近年来曲阳雕刻艺术受到来外部与内部各方面的压力,发展面临种种困境。如何重整雕刻产业,振兴曲阳雕刻文化,可以说是曲阳人正在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曲阳,说到石雕必然会提起三个人。元代杨琼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得到元世祖的高度赞赏,称“此绝艺也”;清末刘普治的《仙鹤》《千枝梅》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到了现代,古老的石雕技艺在刘东元手里焕发了新的活力,其弟子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继承了传统技法,并用锤子、钎子谱写了石雕艺术的新篇章。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三人虽同出一门,却走出了不同的艺术道路,卢进桥将石雕、牙雕、玉雕、木雕技法融为一体,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相结合的镂雕技法。甄彦苍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洋雕刻技法,开创了曲阳石雕的西洋流派。安荣杰发明并运用“安氏放大法”,将“哼哈二将”、广东三水卧佛、山东蒙山老寿星像等巨雕工程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因此,现在曲阳各式各样的石雕争奇斗艳、琳琅满目。
曲阳雕刻技艺历千年而不衰,誉满海内外,这与它的量大质优是分不开的。曲阳本地虽然盛产汉白玉石材,但随着经年累月消耗,石料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各家所用的汉白玉石材很多来自四川与北京房山等地,成品用材也呈现出从大理石、玉石到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精湛的雕刻技艺,多样化的雕刻材料,使得曲阳雕刻的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表现手段,技法也不一而足,花色品种也多达600多个,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长不盈寸的精品。题材有人物、佛像、瓜果、动物等传统题材,也有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现代生活为题的作品,可承制人物、雕像、碑刻、建筑装饰等圆雕、浮雕作品,不论何种石雕作品,都富于民间传统的魅力和生活气息。雕刻的技艺既善于利用刨荒、刨光、开脸等特技,又善于目测定型,采用“上细”工艺,达到了“线要直、面要平、弯要活”的标准。
曲阳雕刻艺术宫是由刘东元的弟子“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甄彦苍所创办的。第一展厅陈列甄彦苍设计并以砗磲雕刻的佛教人物。砗磲是海洋中的一种双壳贝类,具有材料珍稀、硬度大、脆而易碎的特点,雕刻起来有较大难度,目前在曲阳只有甄彦苍掌握此项技术,因此雕刻的佛像价格较高,一尊售价在10万元左右。第二展厅展示的全部是真人等大的人物雕像,如以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为题材的美人像,也有各种西方人物的雕刻,其人物表现气韵生动,造型逼真,售价大都在两三万元左右。通过交谈,笔者了解到,甄彦苍开创了曲阳雕刻的西洋风格,因此艺术宫首先开创了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先例。早年受益于原料及加工价格低廉的优势,艺术宫的对外贸易十分活跃,但近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加工费与运输保险费上涨等因素影响,对外贸易处于低迷的状态。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他们逐渐将目光放在了玉器的雕刻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不断受到冲击,开料、手工刨荒、工具制作、手工锤钎等技法已近失传。此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雕刻材质与品种也受到影响,佛像制作越来越少,这对曲阳石雕技艺的保存与传承也造成了不少伤害。当然,产业与市场也不乏一些有利的因素,在各届领导以“市场带领产业,产品扩展市场”精神的指导下,曲阳县城建成了长10公里的雕刻走廊,马路两边的个体摊位也是百花争鸣,推陈出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致使石雕产品的质量很难把握,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据介绍,曲阳正在建设的“雕刻产业园”意在为雕刻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平台,逐步引导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促使曲阳雕刻产业逐渐由加工型向创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曲阳雕刻的发展能够整合资源,向国际化转型,建设中的“中国雕刻博物馆”等无疑也增加了人们对于曲阳未来的美好想象。但与此同时,仅仅依靠产业园和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工匠与经营者们应该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以精湛的技艺来面对困境,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之道。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