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库中,有这么一件堪称国宝的画作——《湖山平远图》。它是明代画家颜宗的作品。每次举行广东的画史展,它总要挂在最靠前的展柜里。因为它是目前所见的广东最早的画作。
明代画作《湖山平远图》——
广东画家留下来的第一张名画
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局部
上下图均为《湖山平远图》局部
上下图均为《湖山平远图》局部
在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库中,有这么一件堪称国宝的画作——《湖山平远图》。它是明代画家颜宗的作品。每次举行广东的画史展,它总要挂在最靠前的展柜里。因为它是目前所见的广东最早的画作。不仅如此,从艺术价值上来说,这件颇见宋画气象的画,也是极为令人着迷的。
从香港购得的瑰宝
广东绘画史的序幕,大约可以追溯到珠海宝镜湾距今6000年的岩画。但在之后的一段岁月中,广东绘画前进的步伐并不快。
著名岭南书画史研究专家朱万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以“画家及其艺术的历史”这个角度来解读广东绘画史,那么它比国内很多地区都要晚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广东地处岭南,远离中原,交通不便,致使很多身怀绝艺者湮没无闻;另一方面是南粤潮湿多雨的气候对书画的保存极为不利,导致画迹无传。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广东绘画历史,一直要到唐代才开始显山露水。
文献资料显示,画史上记载最早的岭南画家是晚唐的张询,在宋代时广东还有全国著名的画家白玉蟾。但目前张询、白玉蟾的作品一直未见踪影,因此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卷的价值,就格外凸显。
《湖山平远图》为绢本设色,长511厘米,高30.5厘米。卷首钤朱文长方印,印文为“畏斋” 二字。卷末署款“南海颜宗写湖山平远图”,下钤“颜宗”朱文方印、“学渊”白文方印。卷后另纸有明景泰年间陈敬宗、清早期黄时俊两家题跋。该卷曾被著名收藏家、风雨楼主邓实收藏,之后流入上海藏家徐伯郊之手。徐伯郊将之携往香港。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为保护文物,用外汇购回,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书画鉴定家张珩的《木雁斋书画笔记》曾著录此画。他这样写:“卷首作松林坡石,二人骑驴,指顾而语。后一僮,抱琴相随。远处,烟雾中微见楼阁塔宇。稍前,水田中策牛而犁者三人。卷中主峰高峻,瀑布下洗如练。山脚,人家围以土墙。竹树茂密,门前板桥,行旅二人策驴四头正欲过桥。后又作渔舟浦溆,长空归雁,欲下未下之景。卷末则作江天空阔,烟霭迷蒙中舟楫扬帆而下。沙际晾网二,又二渔舟撒网。远山层叠隐现天末。款楷书二行,书于图尾……余平生仅见此一卷”。
如张珩所说,《湖山平远图》确为目前公认的颜宗唯一真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颜宗”款《江山胜览图》一卷。对之真伪,历来多有争讼。苏庚春、谢文勇、林业强、高美庆、洪再新等名家均参与对此画之鉴赏。关于此画是一幅明画几乎没有异议,但对于是否是颜宗之画则有不同看法。朱万章根据多年研究心得认为,它“应该是颜宗所画,但款为后添,拖尾之题跋也是后补上去。此乃一幅真画假款的范本”。但这种说法尚待更多资料的证实。
画作反映南方春天的景色
颜宗及宫廷画家林良、何浩等承继宋元遗韵,享誉主流画坛。颜宗是广东南海人,曾出任福建邵武知县。他是一位深受老百姓拥戴的好官,史书记载其为政“平易恺悌,置义仓,以救荒悯旱为先”,且善断狱,因而深得百姓爱戴。但令他扬名于世的,还是画艺。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李遇春曾撰文指出,“从图中所绘景物有水牛耕犁、草木呈翠等物象看,反映的是南方春天的景色”。画卷确实仔细描绘了“湖山平远”的“无穷”景象。他进一步指出,从构图上讲,画好平远山水并非易事,“因画面除对近景作必要的取舍及细致加工外,还需着重体现空间和深度,突出平远的特点。而平远景物多不突出,要表现什么,去掉什么,是需要费一番苦心的。颜宗却敢于在不到一尺高的特定形式中表现山水平远的意境。他用湿笔晕染表现远山,又轻重不一地描绘了一些中景山峦、坡岸港汉或平林烟霭,使画面纵深缥缈连绵,显得境域宽阔,无拘束之态。与远景形成对比,近景的山形巍峨,林木苍润,给人以秀媚中见淳厚的感觉”。
李遇春、朱万章等专家都认为,颜宗的《湖山平远图》能看出宋画、特别是郭熙一脉的深刻影响。如李遇春认为:“这主要是取法宋人郭熙,并掺用元人讲究笔墨技法所产生的效果。此种缥缈与淳厚的虚实结合,说明颜宗为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在创作上既能学习传统,又能变传统为我用。”朱万章则说,他“开始学元代的黄公望,山石以雄浑见胜;后来则师法宋代的李成、郭熙,大凡烟云变灭、树木萧森、飞流危栈、峰峦秀拔,无不精深独到,吐自胸中。所以其画风,更多的是来自宋人的风貌”。
明初画坛,摹古之风盛行,有论者甚至称明代初期是“复兴”了宋朝画风。朱万章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们在传世的大量明初画迹中可以发现宋代画风的明显痕迹。同样地,在广东画坛也是如此”。虽然这种绘画时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画家们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但也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广东绘画在延续宋元流风余韵的同时,也融合了画家本人的艺术个性。因此《湖山平远图》这样的作品,可以跻身主流画坛而不遑多让。这种盎然古意中带有“岭南地区特有的生机”的创作,也成为广东绘画的先声。
对于颜宗的创作,一些学者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解读。如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吴武林就认为,《湖山平远图》等作品,潜存着“天命流行,真机活泼”的天趣,“以自然为宗”的生命感。在那种“谁会五行真动静,万古周流本自然”的自然流荡中,有一种“自我生命的悠然自得”。这种创作状态的深层思想根源,与明代的心学哲学有很深渊源。
天趣不可及 画迹世存稀
根据朱万章的整理我们可知,颜宗的画迹虽然传世极少,但在明清两代的书画著录中,仍然对之有不少著录。不过画的数量不多,所见只有四件,分别是《江山图》《江山万里图》《蒲术轩卷》和《湖山平远图》。此外近人吴天任有《明颜中书(宗)罗浮图册为谷雏丈题》诗曰:“平生恨未探罗浮,仙蝶梅花只梦收。却喜中书留画本,无端坐我鹤峰头。”据此可知颜宗曾画有《罗浮图册》,而且曾为谷雏收藏。谷雏即张虹(1891-1961),号申斋,广东顺德人。擅画山水,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好收藏。朱万章认为,“他离我们不到一百年时间,相信此画有可能尚存于世”。
与颜宗同时的广东画家,还有东莞人陈琏。他曾在滁州为官,政声颇佳,当地人把他和欧阳修、王禹合为三贤祠;东莞邑令吴中,亦把他与李用、李春叟合祀为三贤祠。从目前所知的材料看,他应该是受南宋米芾影响的。此外,这一时期画家还有陈永宽、麦玄中等。但可惜他们都没有画迹传世。
朱万章指出,颜宗的郡望及活动区域均在典型的南方地区——广东、福建——史书并无他去过北方的记录。但他却能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画中,说明其根源更多是来自北派山水而非造化。与他同时的人对他有“勾勒不多而形极层叠,皴擦甚少而骨杆自坚”的赞语,后学、明代广东大画家林良也感叹:“颜老天趣,不可及也。” 可见其艺术个性,在当时已经得到相当的认可。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