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医院地下一层的一间大办公室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率领两名文物修复师,为文物医院面试志愿者。今年6月,从871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5位幸运儿,将成为文物修复师的“代言人”,为观众解读千年传承技艺,破译高科技设备检测文物时给出的数据密码。
经过3年筹建,1年试运行,如今故宫文物医院的23个科研实验室、十余个科技修复平台已经正式运转。单霁翔透露,未来除了对专业学者等适度开放,普通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的方式,到这座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参观,了解珍贵文物保养秘笈,亲眼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女硕士应聘者比例最大
上个月15日,故宫博物院官网、官方微博、“故宫宣教”微信公众号同时向公众发布志愿者招募启事。故宫宣教部共收到有效简历871份。应募者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各方面均呈现多样性,其中以中青年、女性、本硕学历、在职者居多。
经过简历筛选,75位志愿者进入到第一轮面试。故宫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介绍,初试实到73人。应聘者先在3分钟内讲解一件自己喜欢的文物,然后回答一些问题。“问题设置根据应募者的年龄,有针对性地考察他们的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工作能力、交际能力、时间情况、对文博工作的认知和兴趣等要素。每组选取分值高的前7名,5组共计35人,进入第二轮面试。”
昨日举行的复试依然分两部分,面试者先用5分钟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讲解。然后,花4分钟速读一则小故事,进行现场讲解。
考核如此繁琐,是因为文物医院的志愿者与展厅里的志愿者不同,除了讲述文物的故事,还要讲文物修复过程中传承千年的技艺,还会涉及很多高科技设备等。屈峰介绍,已经进行的两轮考试主要是从其讲解的知识性、趣味性、信息抓取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4个方面进行考评。
培训期间不得碰文物
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单霁翔给出明确答复,热爱文博事业,对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有兴趣,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学识学养,可以保证志愿服务时间。
经过筛选,25名准志愿者脱颖而出,将接受故宫正式培训。“主要是按他们的兴趣,分成三组进行培训。他们也可以选择听其他组的课程。”屈峰说,“但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与文物有任何碰触。即使是故宫的正式员工,入职第一年也是不能摸文物的。”约1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准志愿者将进行一轮测试,选出18位到现场实地演练。“他们不仅要讲好文物故事,还要引导好参观者、修复师等各方面的关系。”单霁翔说,经过选拔,预计6月,15位志愿者将正式上岗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十余个修复平台投入使用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修复保护机构。如今,23个科研实验室、十余个科技修复平台已经正式运转。
“原来文物需要保养和修缮,是有经验的修复师凭借经验和手感,直接上手‘医治’。文物医院的理念是,要像对待人一样精心对待每一件文物,看病之前文物也需要进行完整的体检。”单霁翔介绍,这里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目前,故宫文物医院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编制达200名。
文物在这里看病,将建立全套“病历”。“我们要保留文物的原始信息与人工干预信息。借助现代科学仪器,针对文物的病害进行科学诊断。而这一切诊疗过程,将有望对观众开放。“此次启动志愿者招募活动,目的即在不影响文物修复师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故宫文物修复工作,并获得满意的参观讲解体验,从而使博物馆文化展示能够更加多元、更加深入地走近观众,分享给观众。”单霁翔说。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