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竞秀 似真亦幻
胸中丘壑 腕底自然
李可染好游历,屡有写生之旅,行遍大江南北,访历史名胜,览自然风光,途中对景写生不辍,为创作积累丰富素材。入画诸景,如三峡、漓江、黄山等,笔下经反复修改完善,得其基本构图大概,惟每一创作,即使题材相类,细节、局部皆生变化,往往精微处着墨,牵一发却动全身,足见其深思慎虑,此即「采一炼十」之严谨创作态度。
五十年代李可染南方写生
一九五六年春,可染先生到江南、四川作山水写生,历时近八个月,浙江属行程之一。千古传颂因〈兰亭集叙〉而名扬的兰亭,他自不会错过。本幅就是期间作品之一。
虽云写生,但眼前的却是一帧精心铸炼而成的作品。画家十分注重主体景物与整个环境气氛的相互关系。经过适当的布置、调度以及艺术提炼加工,令画中所见几可与王羲之笔下描写的景物相互对照。实景是否如此,毋须深究,因为画家创作的要务并非摄影般重现实物,而是透过他营造的图象、气氛,与自然景观及深埋背后的历史文化气息互相贯通,使观者领略到这份艺术感染力。
〈兰亭图〉的构图稠密,景物层层递进,紧凑相连,主景兰亭隐现于茂林掩映间,房舍亮白的墙壁,指引出光源来自的方向;背景的山岭以皴擦烘染带出大块面的紧密组织,浓荫覆盖山头,墨色与翠绿浑然一体,苍苍茫茫,右方见溪桥流水,水面反映出透明光亮,使画面在结构组织及色彩运用上的轻重、浓淡、明暗、对比得到了均衡效果。而农夫耕罢牵牛缓缓踱步渡桥,为寂静幽远的环境带来了一点动感,也替这个历史名迹装点几分时代气息。
他在一九七九年元宵再写另幅〈兰亭图〉时,题曰「昔年曾在山阴兰亭写生,时值宿雨初霁……」,所指即本幅创作之情景,但已是廿余载前之旧事矣!
〈兰亭图〉
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五六年作
62.5 x 44 公分
估价:HK$6,000,000-8,000,000
展览:
台北,羲之堂,〈近现代十五大家名画展〉,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日
著录:
〈中国画选编〉(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近现代十五大家名画选〉(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二〇〇一年十一月),页137
〈中国文物精品珍藏选─近现代名家书画卷〉(湖南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十月)
来源:香港蘇富比,二〇〇九年十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174
无锡梅园、苏州拙政园,皆江南名园。画家一九五六年往江苏、浙江等五省旅行写生,历时八月,分访两园。一九六一年,消夏于北戴河,遂取两园景致合置一图,创「人在万点梅花中」稿。自此屡写之,至八十年代,仍见于笔下。图中背靠假山,耸若巨岩,前沿水阁回廊,半山有亭翼然,游人置身其中,游目处,红梅万朵,盈枝绽放,灿烂若霞。本幅写于一九六二年,取法相同构图,仅视点推移较远,纳入画面空间较广阔,景物呈现丰富,左上方少许留白,故题款从略,若对照日后作品,可知画家从中不断变化之过程。
〈人在梅花万点中〉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六二年作
69.8 x 47 公分
估价:HK$ 1,500,000-2,000,000
一九六一年〈人在万点梅花中〉乃此题材创稿者
〈江山胜境图〉题跋谓虽似漓江山水,却非漓江景,着眼点在于「似真亦非幻」,纯粹出自画家晚岁精炼之笔,无拘一地一景,于有意无意间,腕底经营胸中丘壑。画中以重峦高叠,屹立中央,右方见幽谷窄道,益显群山列序之前后空间距离,前方水道斜出贯穿画面,张帆点点,前续后继,乘风御水,轻越而过,左下方见沿岸密树浓荫,村舍夹杂,恰与重峦呈沿江高低对望,有意弱化峡江雄峙险峻之势。如此布局,或接近峡江轻舟,或接近清漓天下景,实画家笔下展其移山倒海之功,于「信手涂抹」间,综合河山各处胜境化为胸臆中之天地,此亦他曾题画曰「看似三峡,不似三峡」,与本幅「水似漓江水,山似漓江山,不似漓江景」,具异景同工之妙!
全幅构图饱满丰富,类近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满幅式」。据其学生万青力教授分折,如此特点,乃画家得见好友张仃自法国带回之西方现代绘画印刷品,彼此常相讨论现代绘画中的形成构成问题,画家「当时正在追求写生中深入和丰富的细节组成,因而对立体派的『封闭构图』非常感兴趣,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它用在解决传统山水画中,常见的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等问题。」本幅即画家完满解决此问题的最佳例证。
〈江山胜境图〉
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八八年作
91.1 x 51.8 公分
估价:HK$ 9,000,000-12,000,000
展览: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李可染艺术世纪展〉,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三日至十二月五日
高雄,高雄市立美术馆,〈李可染艺术世纪展〉,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〇〇一年三月十八日
著录:
〈李可染的世界〉,万青力着(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图版108
中国书画
4月2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五
(编辑: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