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一位最有权势的画家。他的作品中,最为大家熟悉的一幅,就是关于元宵节的《瑞鹤图》。
公元1112年的元宵节前,汴梁城举办了5天5夜的盛大灯会,热闹非凡。
正月十六清晨,街上的彩灯还未摘掉,刚起身的宋徽宗收到一个喜讯——汴城的上空云气飘浮,一群仙鹤飞绕于宣和殿上空,争鸣和应,不肯离去。
在古代,祥云与仙禽都是吉祥和瑞的代表。徽宗得此消息,甚是喜悦,于是欣然提笔,把这带有象征意义的奇景用半写生的方式描绘下来,旁边还以他独特的瘦金体书法记录了创作此画的来龙去脉。
《瑞鹤图》绢本设色 51x138.2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显然,这“祥瑞之兆”和徽宗的《瑞鹤图》并为挽回衰败的国运。在这之后的第15年,金兵攻陷了汴梁。
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十分庞大的帝国,于是抢夺了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和书画珍玩,但《瑞鹤图》却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600年后的清代雍正时期,《瑞鹤图》奇迹般现世于清廷。至“乡土皇帝”乾隆,这幅画“丰富”了起来,画上多了“乾隆御览之宝”等玺印,同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
据后人考证,入清廷前,《瑞鹤图》实际上曾历经元代胡行简、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故宫一半的珍品皆源于此人,他的收藏撑起了半部美术史)等人收藏,庆幸没有被损毁。
20世纪初,清廷崩塌。1945年,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打算前往日本,途经沈阳时被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
1950年,《瑞鹤图》等一批清廷散失书画入藏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瑞鹤图》局部
徽宗的《瑞鹤图》巧妙的记录了古人对元宵节的重视,但“元宵”二字从何而来?
正月也叫元月,入夜又称为“宵”,而十五这一天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