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的概念在西方主要分为两种,即政府主导的艺术银行与银行机构开设的艺术金融相关业务。前者主要从事艺术家作品的交易、租赁,后者则以艺术品藏家为服务对象,针对其开展艺术咨询、艺术管理、艺术品融资等相关服务。
政府主导的艺术银行最早起源于加拿大,主要指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的文化艺术机构。其运营主要以购买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再将其转租或销售给其他企业、政府机构或私人,供其陈列、装饰、收藏等用途,并从中获取销售或转租资金。
相比政府主导的艺术银行,西方金融机构从事艺术金融业务最早上溯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一些金融公司开始贷款给从事艺术品投资、收藏的机构或个人,这些人希望通过手中所拥有的艺术品获得一定的资金流通,以用于艺术品市场或其他领域的业务项目,而不必在市场不合适的时机出售其藏品,同时也避免了艺术品交易所需支付的庞大税负。
2005年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以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西方的拍卖行、特殊贷款机构与传统银行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西方艺术金融市场。如JP摩根银行、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等,都先后建立起自己的艺术金融相关业务,不同程度地从事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和租赁业务。
其中,瑞士银行通过在全世界各地寻找合适的艺术藏品进行收藏交易,不但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还通过与艺术顾问机构合作来给银行客户提供相关的艺术品信托服务。此外,德意志银行也在其全球1500家分行中的250家开设有艺术品收藏业务。其藏品已超过1万件,甚至超过了德国现代美术馆的藏品数量。
美国的花旗银行和JP摩根银行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品收藏业务。JP摩根银行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收藏当代艺术的银行机构,其购藏的艺术品数量已达3万余件。摩根大通银行将艺术咨询服务置于个人资产管理当中。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通过与国际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合作,购藏艺术品或者举办展览活动。如摩根大通银行就曾赞助纽约当代美术馆在曼哈顿的扩建,同时也曾在纽约当代美术馆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举办藏品展。此外,德意志银行也曾在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公开展览其藏品。
西方国家的银行机构通过开展艺术租赁、展览,将购藏的艺术品或质押贷款的艺术品进行对外展出,既提高了银行自身的企业形象,影响了所在地区的艺术审美取向与艺术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投资收益。
为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企业文化形象,很多西方国家的艺术银行机构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赞助活动。
西方银行机构的艺术赞助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赞助各类艺术博览会。如瑞士银行赞助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迈阿密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Miami Beach),德意志银行赞助的佛瑞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TEFAF艺术博览会等。第二,设立艺术银行相关奖项或其他方式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如瑞士银行开设的“UBS艺术奖”,德意志银行举办的“德意志银行奖”,以及摩根大通银行赞助的学校和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等。
西方银行机构通过艺术赞助等方式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审美方向,确定何种艺术风格、艺术理念和艺术审美类别的作品能进入国际知名的艺术博览会,进而影响该地区的艺术品市场走向,实现银行机构投资艺术类别的未来收益预期。银行的藏品大多来自赞助艺术比赛的获奖作品,一方面通过赞助活动支持和宣传本国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品价值的引导影响当地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西方银行机构投资艺术品市场主要基于艺术品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文化价值认同。艺术品投资不仅要选择具有较高回报率的艺术品标的,很多银行机构还会考虑相关投资对自身业务的协同带动作用。
随着西方商业银行中艺术银行业务的拓展与艺术赞助范围的扩大,银行机构对艺术品市场的了解也在加深,同时也在艺术金融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会促使银行机构开展相应的艺术咨询和艺术理财业务。
以花旗银行为例,人们通常以为其作为一家金融机构,从事艺术品交易主要是为了投资。实际上这并不是其初衷,开展艺术金融和艺术咨询业务的首要目标是为核心客户及其家人提供一个优化的艺术品收藏组合,同时也为它们的投资提供必要的资产保值。为了能兼顾这两点,花旗将自身角色定位于艺术金融的管理者,致力于在实现客户资产保值的同时帮助其获得更加有价值的收藏选择。
(编辑:杨晶)